“十四五”期间广西实现市市通高铁、县县通高速-新华网
新华网 > 广西 > 正文
2025 11/25 09:00:54
来源:广西日报

“十四五”期间广西实现市市通高铁、县县通高速

字体:

  原标题:“十四五”期间,广西实现市市通高铁、县县通高速,综合交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达1.1万亿元“路”,越走越宽广

  11月23日12时23分,玉林北站,G5504次动车组如“钢铁猎豹”般呼啸启程,350公里的最高时速让风驰电掣成为现实。

  约48分钟后,这列满载旅客的列车稳稳驶入193公里外的绿城南宁,比未通高铁前通行时间缩短56分钟。

  “跑南玉线多年,现在早出晚归谈生意太方便了!”长期往返两地的香料客商黄华强盯着手表,步履匆匆汇入人流,赶往与合作伙伴的会面。

  作为连接北部湾经济区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快速客运骨干,南玉高铁向东延伸的轨迹,不仅为西部地区开辟了出海新通道,更成为构建西部大开发新格局的重要支点。

  从零起步到高铁营业里程突破2406公里,高铁的跨越式增长背后,是广西交通建设的十年磨一剑。如今,以南宁为核心的“1—3—6小时高铁交通圈”全面成型,广西14个设区市全部迈入“高铁时代”,“市市通高铁”的梦想照进现实。

  一路通,百业旺。

  在贺州市八步区南乡镇,去年底通车的连贺高速公路让藏于山间的西溪森林温泉焕发新生。

  “一条高速路,给南乡旅游添了‘一把火’!”看着络绎不绝的游客,南乡镇党委书记梁维志喜上眉梢。数据印证着这份热度:今年春节假期游客同比增长50%,端午假期日均车流超3000辆,高峰时段接待量突破2万人次,村民腰包跟着游客量一起鼓了起来。

  产业发展同样因路而兴。“清晨摘的果,晌午就能摆上广深超市货架!”电商青年刘生在冷链车旁扫码发货,“物流成本降四成,订单量翻了两倍。”

  这条“黄金通道”催生了三产融合:西溪森林温泉度假区游客量激增40%,沿线兴起30家农家乐,采摘体验游成新热点;沿高速而建的山货加工厂,吸纳200余名村民变身产业工人。“南乡鸭”借高速路网辐射全国,年产值突破2500万元。昔日困于重山的“土鲜货”,正沿着现代交通动脉走向全国各地的餐桌。

  从九万大山到十万大山,“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形曾是广西发展的桎梏。1993年桂林至柳州高速公路开工,2022年实现“县县通高速”,再到如今“一环十二横十三纵二十五联”路网加速成型,广西交通建设书写着锲而不舍的奋斗史。

  “十四五”期间,广西坚持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基本形成“通江达海、出省出边、衔接枢纽”的骨架网络,高速公路总里程一举突破1万公里大关,成为全国第四个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破万”的省份。

  江海联动,货通全球。

  柳江江面汽笛长鸣,一艘搭载100多个标准集装箱氧化钙的货轮从柳州港鹧鸪江码头启程,经柳江红花枢纽至石龙三江口Ⅱ级航道工程,4天即可抵达珠海高栏港。

  “以前货物需经公路转运,现在2000吨级货船直达粤港澳,每吨运费省30元,运输时间从30天缩短至4天。”信记(广西)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米峰真切感受到水运升级带来的红利。

  “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美好愿景正在广西加快变为现实:2024年,长洲水利枢纽船闸年过货量突破2.24亿吨,稳居全国天然河流船闸首位;北部湾港货物吞吐量达4.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902万标箱,均位列全国前十;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开行超1万列,辐射18个省份73个城市,通达全球126个国家及地区的548个港口。

  陆海空数“四位一体”格局加速构建,让广西货畅行全球,更让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提升。

  据悉,“十四五”期间,广西综合交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达1.1万亿元,是“十三五”总和的1.5倍。从“市市通高铁”到“县县通高速”,从水运畅通到民航覆盖,从建制村“三通”到智慧口岸落地,广西实现了从全国交通末梢到区域性枢纽、国际门户的历史性跨越。

  眼下,广西交通建设的热潮仍在持续:世纪工程平陆运河建设现场机器轰鸣、铁臂飞舞,一幅通江达海的壮美画卷正加速铺展;黄百铁路穿山破岭,这条承载着西南地区交通新希望的钢铁动脉,正一寸寸向着前方延伸;直通中越边境的上峒高速,抢抓旱季施工黄金期,加速收尾,全力冲刺年底通车目标……

  广西正朝着“全国前列、西部领先”的交通大省目标一步步迈进。(记者 黄远来)

【纠错】 【责任编辑:陈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