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宁11月17日电(记者梁舜)作为西电东送线路运维的基层单位,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百色局曾深陷困境:地处西部,无直流工程、无海缆业务、无重大项目加持,一度被贴上“三无局”标签,“985”“211”院校毕业生寥寥。如今,它连续10届斩获南方电网带电作业比武团体冠军,累计培育大国工匠1人、全国劳模2人、全国技术能手2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等荣誉奖励,成为南方电网系统内唯一培育出连续两届全国劳模的三级单位。这变化背后,是围绕“人”的深度变革。
破局:走出去谋变与人才机制革新
“不能把客观条件当‘停滞不前’的借口,小米加步枪能打胜仗,我们有西电东送的‘大动脉’,就该把带电作业的‘硬骨头’啃成优势。”南网超高压公司百色局总经理陈忠伟的话,成了破局的关键共识。
意识到“闭门造车”不行,南网超高压公司百色局开启“走出去”之路。“2008年去广州参加全国带电作业标委会的一个会议,见的都是带电作业书籍和规范的编写专家,交流后才知道,我们困在自己的作业模式里,眼界太窄了。”2025年获评全国劳动模范的谭永殿回忆。该局的“走出去”覆盖多维度:既对标先进技术,也组织参与各级带电作业竞赛,并派员参加行业内的专业会议,这不仅让“带电作业”的核心赛道更明确,后续结合走出去学到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等,带电消缺效率也进一步提升。
南网超高压公司百色局的谭永殿正在和同事进行业务交流。(新华社记者梁舜 摄)
为搭好“舞台”,百色局设置10余项人才专项奖励,每年投入超100万元用于人才激励,考注册证给予5000元奖励还挂钩薪酬;每年用30余万元设立“创新基金”,5万元内项目自主审批。“让尊重一线、尊重人才不是口号,关键是让每个人的价值被看见。”陈忠伟说。
成势:从个体出彩到群体奔涌
该局的唐勇技术能手创新工作室、谭永殿劳模创新工作室,构成了“传帮带”的核心阵地。老师傅不仅手把手教青年员工爬塔作业、故障排查,还师徒结对开展工具优化攻关,定期组织“技术复盘会”分享消缺经验。如今,在南网超高压百色局输电管理所,108名技术技能人员构成的人才队伍中,技师以上技能等级人员达87人,占比82.1%,其中特级技师1人、高级技师22人、技师65人,形成“老带新、强带弱”的人才梯队。
1993年出生的秦名成,在2025年随队拿下电力行业架空输电线路智能运检作业创新大赛团体第一,参与研发的无人机信号增程技术获相关专利,在工作室参与9个项目、主导1项创新成果,评上了南网内部星级工程师。“刚入企就有系统的培养安排:先经历脱产3个月培训,再跟着班组长轮流带教,最后还有一对一师带徒,4名带教师傅中就有谭永殿,他在技术上的针对性指导,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
南网超高压公司百色局的人才梯队建设,始终透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中专毕业,2025年大国工匠获得者、输电管理所运检五班班长唐勇说:“无论是重大作业任务还是各类技能竞赛,大家都秉持‘一旦选我,用我必胜’的信念,把‘争一流、争唯一、争第一’刻进工作日常。”(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