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教育趋热,广西在发力-新华网
新华网 > 广西 > 正文
2025 10/27 10:40:34
来源:广西日报

技工教育趋热,广西在发力

字体:

原标题:技工教育趋热,广西在发力

  在碧波翻涌的大海上,伊川艇信号兵冯雪锋指尖翻飞,一套仅重500克的迷彩色设备在他手中流转生辉。

  “这套系统就是战场上的无声译员,能让新兵快速读懂战场语言!”设备屏幕闪烁,由他主导研发的信号兵灯光手旗训练系统,已推广至多艘舰艇。

  “当年有人说‘考不上高中才上技校’,可技工教育给我的世界,比想象中更辽阔!”10月19日,回忆来时路,这位广西二轻技师学院2016级工业机器人专业(高级工)毕业生无比感慨。

  如今,八桂大地的技工院校里,这样的“破壁者”层出不穷:有人被海外企业高薪聘为技术尖兵,有人成为本土产业链上的首席技师,更有的像冯雪锋般携技从戎,用迷彩青春诠释技能报国新内涵。

  这场重塑青年命运的教育嬗变,亦是国家政策精准落子的注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指出“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的大国,我们要有很强的技术工人队伍”“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我们的人才基础应该是技工”,要求“大力发展技工教育”,为技工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开辟了航道。

  “要把第一线的大国工匠一批批培养出来。”在政策牵引下,广西构建现代技术工人培养体系,深化产教融合,动态调整专业结构,提升技工院校教学质量,加快技能人才培养,满足高质量发展需求。

  技工教育正在发生深层次变革,为产业发展输送更多技能“蓝领”,为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的大门。

  技工教育,为何越来越火?

  “这批新生的学习,已经步入正轨。这5年以来,学校的报考热度越来越高,生源质量也越来越好。”近日,广西工业技师学院办公楼里,院长莫创才指着入学新生名册感慨。今年招生季,该校提前完成3525名招生任务,分数线直逼普通高中。

  一度被人看不上的技校,何以越来越火?

  “技工教育在职教体系中别具特色,属于非学历教育,主要定位和功能就是全面提高产业工人素质。技工院校归人社部门管理,毕业生主要奔赴用人单位一线岗位,就业导向突出。”对此,广西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王屹介绍,随着社会对人才评价标准的改变,家长对教育投入产出和职业发展前景也更偏向于务实,成为技工教育爆火的原因之一。

  “虽然初中成绩优异,但我还是因为家庭经济条件选择进技校。没想到毕业后,也能在大企业里站稳脚跟。”上汽通用五菱涂装车间高级技术工人蓝世杰告诉记者,从广西科技商贸高级技工学校汽车维修专业毕业至今,月薪已达万元。

  而在广西商贸技师学院,汽车检测(新能源汽车方向)预备技师班的李云智、陈勇安,凭借扎实技能和流利日语,今年6月通过丰田汽车招聘,前往海外工厂工作,初薪1.2万元/月。“以前是没得选,现在是主动选未来。”陈勇安的话,投射出青年对技工教育的新认知。

  可以说,近年来的保障政策,成为广西技工教育迅速发展的助推器。落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技工教育“十四五”规划》,广西密集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广西推动技能强企工作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为技工教育发展再添一把火。

  产业则为技工教育提供了厚植的沃土。“我们监测到,随着广西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深入推进,人工智能与传统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速融合,企业对技能人才需求大增。”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相关处室负责人介绍,目前的技工院校设置普通技工学校、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三个层次院校,开设中级工班、高级工班、预备技师班,与国家“新八级工”制度对应。随着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技工教育凭借自身优势,成为了优质就业的“黄金赛道”。

  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超60%进入实体经济和重大工程项目,起薪较5年前普遍提升……各项统计数据也支撑着这一观点。此外,技工院校毕业生技能扎实、能吃苦、职业素养高,得到用人单位较高的评价。

  “从在校教育到继续深造、从就业到薪资待遇,技能蓝领的社会地位与价值正被重新审视和提升。”王屹表示。

  技工校园里,学什么?怎么学?

  同是培养工匠,技工院校与职业院校有何不同?其最明显特征便是,进入技工院校,学生就被当作准技术工人来培养。

  2022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里新添了一句话——“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全面提高产业工人素质”。紧跟时代,广西技工院校敏锐捕捉区域产业动态,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行“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工业机器人自由挥舞手臂,人工智能精准绘制电子产品设计线路……在广西商贸技师学院,院长宋成多带着记者走进焕然一新的“未来车间”。“新增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应用等专业占招生计划的35%。”宋成多告诉记者,专业必须紧跟前沿。

  以企业技能人才需求和促进毕业生就业为导向,走培养技能人才为主的办学路径,成为区内不少技工院校的办学着力点。

  近日,记者从广西南宁技师学院获悉,该校与南南铝业共建全区首个“技工院校+企业”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并已确认首批量产订单。“校中有企,课随产变。”南南铝业高级工程师秦飞鹏介绍,教学工厂按照“机器人+N”生产场景打造,企业最新工艺融入教学,实现教学与生产无缝对接。

  “校区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实现‘入学即入岗、毕业即就业’。”广西二轻技师学院院长罗志表示,不仅仅是他们学校,全区技工院校都在从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层次提升等方面对接产业发展,构建完善的技能人才职业发展体系,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订单班”“冠名班”等人才培养模式,毕业生手握“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畅通技能人才晋升通道,也让其更具就业竞争力。

  同时,各学校积极开拓“一带一路”技能筑梦新航道。例如,广西工业技师学院、广西机电技师学院、广西商贸技师学院等技工院校入选有关国际技能开发项目,其中多所技工院校与东盟国家合作,开发了12套职业技能培训课程体系,共建了4个职业标准、3个专业标准,编制了34套中英文教材,定制了7套国际化培训资源包。

  产教融合“接地气”,技能人才加速“走出去”。2020年以来,广西已新增技师学院2所,新增高级技工学校1所,新增技工学校2所;2024年,全区技工院校在校生约16万人,毕业生约4万人,为技能人才成长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服务。

  转型期,如何应对诸多考验?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装工段长卢远西、中国船舶集团华南船机有限公司钳工刘桂森等广西工匠,均出自技工院校。截至目前,广西有2611名技能人才获得广西技术能手称号,当中不少能手都有在技工院校求学的经历。深度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新能源汽车生产线等重大工程,技工学子在技术攻关、工艺革新等方面发挥着愈发重要的作用,成为工匠精神的重要传承者。

  在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技工教育也不例外。学历上的困境、转型方向的选择……处在关键转型期的广西技工教育将如何应对这些挑战?面对诸多考验,业内人士并不讳言短板。

  “场地适配不足、师资编制短缺,地位‘低人一等’观念尚未根除。如今,全区50所技工院校中,技师学院仅11所。”王屹指出技工教育的“硬伤”所在。

  “达到工业级标准的智能制造实训单元,投入动辄上千万,经费压力大。”广西机电技师学院副校长唐杰坦言,如今技师院校培养一名高级工,预计年均生均培养成本不低于3万元。

  “经费保障是关键!”在莫创才的办公桌上,叠满了各类政策文件。交谈中,他对职普融通、技工教育发展的前瞻性与稳定性等问题充满忧思。

  如何破解难题?广西科技商贸高级技工学校校长韦志军提出,高技能人才培养需时间和经费双保障。王屹则建议,要从强师资、拓升学、加投入、引导差异化发展入手,对标先进加大实训基地投入,做强优势专业集群,将“崇尚技能、尊重工匠”理念融入制度保障。

  从政策落实层面,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积极回应。该厅职业能力建设处处长周南屏介绍,广西接下来将从多方面发力:实施高技能领军人才培育计划和“技能强企”“技能照亮前程”等行动,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强人才职业发展贯通;完善技能人才评价制度体系,深入实施“新八级工”制度,打造技能生态链;加强规划引导,构建技师学院、高级技工学校、技工学校梯次发展、有序衔接、布局合理的技工教育体系。

  近年来,广西部分技工院校也在积极探索。广西工商技师学院副院长徐永宾介绍,为积极应对当前就业市场需求变化,学校结合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导向,正在扩充现有专业体系的培养层次,有关“学历技能双提升”课程模块的首期招生计划已于本年度启动。“学历是门槛,但‘一技傍身’会让你更具竞争力。”徐永宾表示,此举已吸引不少学子咨询,反映市场对该路径的高度认可。(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姜界峰 通讯员 祝有慧)

【纠错】 【责任编辑:牙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