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澈的自来水哗哗流出,曾经坑洼泥泞的小路如今已铺上平整的沥青,一盏盏路灯照亮了回家的路……南宁市江南区那洪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就像一座“连心桥”,一头连着党委政府,一头牵着千家万户,以“民声”为笔、以“实干”为墨,用一桩桩落地有声的民生实事,将百姓的“问题清单”一笔一划改写为“幸福画卷”。
解“饮水忧”,护好百姓“大水缸”
拧开水龙头,清冽的自来水哗哗流出——这寻常的一幕,对南宁市江南区古思村的村民而言,曾是一种期盼。
“以前打开家里的水龙头,水都是浑浊的,根本不敢用。”古思村村民回忆道。
面对古思村群众反映强烈的饮用水水质问题,那洪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组织人大代表实地勘察、走访调研,并约请专业机构上门进行抽样检测,形成代表建议并全程跟踪督办。
在人大代表的持续推动下,相关部门落实了39.88万元的项目资金,用于实施古思村人饮净水工程,在项目推进过程中,人大代表全程跟踪监督,积极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工程质量。
2024年底,净水设备全面投入使用,并实现通水入户。经检测,出水水质稳定,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解决了困扰古思村全村1200余名居民的安全饮水问题。
破“出行难”,铺好百姓“顺心路”
友谊新村作为开放式小区,配套道路因常年失修,加上往来车辆较多,近几年出现坑洼、破损、积水等现象,给周边企业员工和居民出行带来了极大不便。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为切实解决友谊新村周边企业员工和群众反映强烈的“出行难”问题,那洪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积极联系有关部门,推动落实项目资金220万元,对长达1600米的背街小巷开展“焕新”行动。不仅对坑洼路面进行修补硬化,更将车行道全面升级为平整的沥青路面,人行道则采用美观耐用的压花地坪,实现了从“泥泞路”到“顺心路”的转变。
如今,一条条“安心路”“顺心路”,真正通到了百姓的家门口,成为人大代表履职为民提交的一笔扎实的“民生答卷”。
亮“平安灯”,照亮百姓“回家路”
因路灯老化,友谊路东一路道路两旁的太阳能路灯无法正常使用,给途经这段道路的企业员工和居民带来了夜间出行安全隐患。
接到企业员工的反映后,人大代表经过现场调研,提出《关于对南宁市江南区友谊路东一里路灯修复的建议》。这项建议得到城区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并迅速落实了维修资金,对该路段12盏路灯进行了统一更换,并升级为节能环保的太阳能路灯。
工程完工后,该路段夜间照明条件得到根本性改善,有效保障了周边企业员工与居民的夜间出行安全。一盏盏亮起的路灯,不仅点亮了回家的道路,更提升了群众心中的安全感。
从“饮水忧”到“放心水”,从“出行难”到“顺心路”,从“摸黑行”到“平安灯”,南宁市江南区那洪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始终把百姓身边的“小事”当作心头“大事”,用一次次走访、一条条建议、一项项监督、一件件落地有声的民生实事,践行着“履职为民”的初心,让百姓感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孙铭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