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空如洗,青山环抱。在固废处置现场,装载机将甘蔗叶送进流水线,经破碎制粉化作“绿色燃料”。光伏宣传长廊下,“绿色发展讲解员”正为来访人员介绍党员攻坚组推动的“机组灵活性改造”成果。
近年来,国能广投柳州发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能柳州公司”)立足广西,创新发展,在煤电升级改造、综合能源服务、生态保护协同发展上持续发力,既成为柳州市能源供应的“压舱石”,更勇当区域行业绿色转型的“先锋军”。

无人机拍摄的国能柳州公司
党建引领 锚定发展“新格局”
国能柳州公司以“红色风帆 绿舟远航”党建总品牌为引领,深化“1+N”党建品牌矩阵,打通党建融入中心工作的“最后一公里”,将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绿色转型深度融合,为柳州能源保供与产业升级筑牢“红色根基”。
国能柳州公司现有66名党员分布在8个党支部,通过开展党员承诺践诺、成立党员先锋队、党员示范岗、党员示范工作区、党员“一带一”结对等,带领党员聚焦主责主业,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攻坚克难行动走深走实,擦亮党建品牌。
多维渠道传播聚力,将党建品牌传深传远。线上依托公司内网开设“党建品牌建设专栏”,定期推送集团、广西公司及柳州公司的党建品牌理念解读、党建品牌成效;线下活化光伏宣传长廊、厂区围墙、党员活动中心、柳州市委党校教学点等阵地,通过图文展板、党建品牌案例等形式,让品牌理念可视化、场景化。结合党建品牌展示,精心策划2期特色教学活动。组织员工担任“绿色发展讲解员”,实地介绍公司党的建设以及“绿色发展”成效,不断提升党建品牌感召力和凝聚力。

“绿色发展”主题现场教学点
各党支部精准发力,将党建实效落到实处。生技党支部党员骨干积极强化政企沟通,扎实开展实地踏勘与测绘工作,成功获得柳东新区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牵头开发权,还推动#2机组灵活性改造,将最低供热保障负荷从50%降至30%;维护党支部聚焦浆液循环泵永磁改造难题,成立“党员攻坚组”推行“党员示范作业”,单台设备节电率突破30%;运行党支部党员骨干带头扎根现场,通过调整燃烧配比使锅炉效率提升0.24%,优化辅机运行方式降低厂用电率0.4个百分点。
在党建引领下,公司创新活力与经营成效持续提升:累计取得31项专利,#1机组创下573天全国安全运行最高纪录,双机获评“金牌机组”“可靠性标杆机组”,“红色动力”切实转化为发展实效。
国能柳州公司副总经理高勇介绍,未来,公司将继续以党建为引领,深化“领衔破题·聚力突破”行动,推进实施长距离供热、直供热、热电解耦等系列技术改造项目,在绿电直连、智慧电厂建设上再发力,致力打造区域综合能源供应基地和构建区域新型电力系统,打造“国能电”“国能热”品牌,让“红色风帆”引领“绿舟”行得更稳、更远。
创新破局 激活发展“新引擎”
国能柳州公司坚持创新驱动,聚焦现场痛点、行业难点持续发力,用一项项实打实的技术突破,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新引擎”。
“以前进口翻车机控制系统出现问题,找国外技术人员至少要等3个小时,现在我们研发的国产化系统,十几分钟就能定位故障。”在廖荣泽劳模创新工作室,工作室领衔人廖荣泽介绍起翻车机国产化项目的突破。
这支由9名热控专业高技能骨干组成的创新团队,自成立以来就聚焦现场生产的“卡脖子”难题。针对两台机组给水泵汽轮机的可靠性隐患,工作室成立攻关小组,深入现场分析问题,优化设计冗余控制系统,最终实现故障自动判断、无扰切换和在线处理,极大提升了辅机可靠性。

廖荣泽劳模创新工作室
随着新能源并网规模扩大,火电深度调峰成为行业刚需,工作室又牵头研发“深度调峰智能控制系统”,为机组低负荷运行提供技术支撑。8月26日,国能柳州公司2号机组经历数月紧张技术改造后,成功实现热段再热蒸汽对外抽汽,机组30%负荷下稳定对外供热,成为广西区域内首个300MW等级超临界机组达成该技术指标的火电机组,刷新了区内供热机组深度调峰新纪录。
“过去机组最低负荷在50%左右,低于这个值就会出现低压缸供汽不足、供热压力不稳。”廖荣泽说,现在负荷降至30%,仍能保障供热,可以满足鹿寨工业园区44家热用户的用汽需求。
此次机组供热灵活性取得突破,是柳州公司落实集团公司“三个转型”“四化”管理理念的生动实践。改造后,机组安全性与运行灵活性显著增强,供热调峰能力达10.5万千瓦,完全满足新一代煤电机组深度调峰标准,市场竞争力大幅提升。

国能柳州公司生产车间
创新工作室充分发挥劳模和工匠人才在创新实践中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传帮带”传承技艺技能、培养技术人才,累计完成10余项创新项目,获得《一种具有备用气源的粉尘仪连续吹扫装置》等6项实用新型专利,成果已在广西多家火电厂推广应用。
下一步,柳州公司计划引入智能机器狗巡检,在输煤皮带厂等危险环境辅助人工巡检,通过AI技术实现设备状态精准监测,及时排查安全隐患,让“智慧运维”覆盖更多生产场景,持续为转型发展注入新动能。
绿色赋能 绘就发展“新画卷”
在国能柳州公司固废资源化处置现场,装载机正将成堆的甘蔗叶送上传送带。这些甘蔗叶经破碎、制粉后,与煤泥掺配燃烧,高效转化为清洁电能。
广西盛产甘蔗,每年产生大量甘蔗叶,柳州周边木材加工企业也有丰富桉树枝等废弃物,处置难题突出。国能柳州公司成立调研小组,多次赴外地考察,走访农业中心,最终确定以甘蔗叶、桉树皮为机组“辅食”进行掺烧。2023年12月,生物质掺烧项目正式投运,今年2月达到设计处置能力。

国能柳州公司生物质综合利用处置站
“现在每小时单机掺烧5吨,两台机掺烧10吨,每周能掺烧上千吨。”国能柳州公司生产技术部负责人肖述林介绍,通过提升生物质料比例、改造原煤仓分仓、扩大输粉管道直径等措施,生物质耦合掺烧发电效率提高。如今,项目每年可处置8万吨废弃甘蔗叶,替代3万吨标煤,节约燃料成本1700余万元,减少碳排放约9万吨。下一步,国能柳州公司还将推进树脂、桉树枝掺烧实验,持续拓宽绿色原料渠道。
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国能柳州公司的探索不止于此:建厂初期因项目场地需求,狮子山部分山体被开采后裸露无植被,公司投入700余万元实施“山体覆绿还原”工程,通过钢筋铁网固岩“植骨”、喷灌泥浆改良“植皮”,播撒草籽并配自动喷淋管护,如今山体重焕绿意。

无人机拍摄的国能柳州公司及狮子山
除了生态修复,国能柳州公司还推行脱硫系统白泥项目,用造纸白泥替代石灰石粉作脱硫剂,掺用比例最高达100%,年节约石灰石粉费用约150万元,既解决鹿寨周边糖厂、造纸厂白泥堆存污染难题,又降低自身脱硫运营成本,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2024年底,国能柳州公司获得2024年度自治区“清洁生产企业”荣誉称号。
绿色布局再升级,2025年4月25日,国能柳州公司与柳州市柳东新区管委会签订“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协议,规划总容量500兆瓦、将搭建“源网荷储一体化+虚拟电厂”调控平台,构建以新质生产力为核心的多向协同新型电力系统示范。项目投产后,将以新增负荷消纳绿色电力,预计年发可再生能源电10.5亿度,节约标煤约31.5万吨。
未来,随着长距离供热、源网荷储一体化等项目推进,以及区域综合能源供应基地的打造,国能柳州公司将持续以“红色动力”驱动创新突破、以绿色发展激活转型活力,为柳州工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国能力量”。(李宇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