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湾畔,粼粼碧海映着晴空,巨轮稳稳停靠港口,畅通进口煤炭直供通道。煤场之中,无人斗轮机循着智能指令精准取料。
近年来,国能广投北海发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能北海公司”)持续强化能源供应保障能力,让清洁动能在北部湾持续涌动,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坚实能源力量。

无人机拍摄国能北海公司
智慧赋能 推动生产经营提质增效
国能北海公司以智慧工地+智慧电厂+科技创新三维驱动战略为指引,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深度融入生产全流程,构建起智慧管理体系。
在智慧工地建设中,国能北海公司实现全程5G网络覆盖,搭建涵盖8大类别、80多个模块的管理平台,覆盖人员管理、安全管控、质量监督、进度跟踪等环节。其中,国能北海公司自主打造的AI违章抓拍系统在现场安全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北海公司员工在操作智慧管理系统
据了解,该系统不仅能精准识别未戴安全帽、现场玩手机、乱堆乱放等常规违章行为,还能通过与门禁系统联动,锁定违章所属施工单位。同时触发现场AI广播,实时发出“进入施工现场需佩戴安全帽”“施工区域禁止抽烟”等提醒,将安全管控从“事后整改”转向“事前预防”。系统所有抓拍结果经人工核验后形成质控中心日报,恶劣违章当日约谈项目经理,同时关联人员安全积分管理。“通过智慧化管控,现场安全文明施工问题整改闭环率提升至90%,人员习惯性违章大幅降低。”国能北海公司工程技术部信息主管韩奎说。今年9月,“国能广投北海电厂5G工厂”成功入选国家《2025年5G工厂名录》,是广西本批次入选的2家企业之一。
在煤炭储运环节,国能北海公司的智慧化改造同样落地见效。“传统斗轮机需人员在驾驶室内操作,不仅效率低,还面临粉尘伤害风险。”设备部主任曾江华介绍,国能北海公司于2022年启动斗轮机智能化改造,2024年9月完成调试,10月实现无人值守全自动化运行。改造后的斗轮机采用自动取料模式,能刮净煤堆边缘煤炭,取料效率提升20%。同时配备人员检测保护装置,人员靠近时自动停机,离开后恢复运行。还通过与激光盘煤仪联动实现全自动3D建模,实时监测斗轮机与钢梁距离,避免碰撞风险,提高设备安全性。

北海公司煤场
目前,北海公司共配备3台斗轮机,可实现多台斗轮机联动作业,完成8种煤种的分区域、分层堆料与取料,储煤管理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持续提升。
绿色发展 实现能源清洁效益双赢
在高高的烟囱下,没有传统电厂常见的石灰石堆,取而代之的是一套与海水相连的“一炉一塔一池”系统。北海公司通过技术创新与生态实践,正让燃煤发电焕发“绿色生机”。

北海公司生产车间
国能北海公司是广西区域唯一应用海水脱硫技术的电厂,该技术依托海水中天然碳酸氢根离子,直接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硫,无需传统工艺中石灰石研磨、石膏处理环节,既简化流程降低能耗,又实现“零石灰石消耗、零固废产生”。运行数据显示,2025年国能北海公司1、2号机组二氧化硫排放浓度分别低至3.01毫克/牛立方米、2.91毫克/牛立方米,远优于国家35毫克/牛立方米的现行标准;与传统石灰石湿法脱硫相比,每年还可节约运行费用约317万元,实现环保与效益双赢。
为探索从常规能源向绿色低碳能源转型路径,国能北海公司充分利用厂区空地、屋顶资源,建设27.29MWp分布式光伏项目,于2024年12月正式投产。该项目无需占用额外土地,通过融合“光伏车棚+智能充电桩”的复合模式,一排排光伏板既为厂区供电,也为员工的电动车、汽车提供清洁电能。据测算,该项目年均发电量可达3302.22万千瓦时,与相同发电量的火电相比,每年可节约标煤1.032万吨,相应每年减少排放温室效应气体、CO2约3.318万吨,减少排放大气污染气体S02约998.3吨、NOx约499.14吨,减少化石资源的消耗,有利于缓解环境保护压力,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北海公司分布式光伏项目
在生态保护方面,国能北海公司主动承担社会责任,2022年9月起开展渔业增殖放流活动,累计投放方格星虫、施氏獭蛤、黑鲷、黄鳍鲷、长毛对虾、拟穴青蟹等水生生物2.68亿尾(只)。通过两次集中放流,有效助力近岸渔场修复与海洋生态平衡,把“两山”理念融入“守护蔚蓝”的实践之中,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篇章。
创新模式 构建能源保障新格局
在能源转型与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国能北海公司以创新为帆,驶向了更加广阔的蓝海。通过打造区域能源保障枢纽,探索多元经营新路径,为能源安全与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口岸开放,是国能北海公司夯实能源保障的重要一步。此前,进口煤炭需经其他港口中转,耗时又耗力。2024年6月,公司2号泊位仅用36天完成开放验收,实现进口煤船直接靠泊,刷新了广西区域码头项目口岸开放验收最快纪录。“我们成立专班,联动北海商务局、海关等部门充分沟通,高效推进。”国能北海公司副总经理陈勇说,这一突破让进口煤船舶无需中转即可直接靠泊,按100万吨进口煤估算,每年为公司节约成本近5000万元。不仅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还让能源供应“动脉”更通畅。
创新模式,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国能北海公司在煤炭进口领域实现关键突破。2025年8月1日,满载7.5万吨印尼煤的荣思克梅子号货船顺利抵达2号码头,标志着国能北海公司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家实现煤炭进口全流程自主报关及美元结算的火电企业,相关贸易数据首次纳入北海市统计体系。

无人机拍摄国能北海公司
从去年8月获得项目启动批复,到主动联动北海市商务局、海关、边检站等部门梳理业务流程,再到委托第三方优化结算保函等关键环节,经过一年系统推进,国能北海公司最终于今年8月成功开通此项业务。“这不仅为我们拓展了国际煤炭采购渠道,更打开了多元化经营的新空间。”国能北海公司副总经理陈勇表示,下一步将充分用好煤炭进口全流程自主报关及美元结算平台,把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助力国能北海公司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无人机拍摄国能北海公司
“我们不只是传统电厂,而是集电、港、储、运为一体的能源枢纽。”国能北海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伟介绍,国能北海公司规划建设8台1000兆瓦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4个10万吨级码头,以及年储运能力3000万吨的配煤堆场(含铁路专用线)。目前已建成2台机组,发电效率达国内燃煤机组一流水平,2个10万吨级泊位也已投用;在建的2台机组计划2025年底双投。
如今,国能北海公司正以清晰的规划、扎实的建设成效,朝着“一流综合能源基地”的目标稳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