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看!应急救援的硬核力量
邕江之畔,动力舟桥架起“水上钢铁长城”,水陆两栖挖掘机灵活作业,AI系统24小时守护跨江大桥,无人机巡航实时回传险情……这些应急救援领域的前沿科技,在南宁近期的抗洪抢险中大显身手。
这场实战,展现了广西应急救援的硬核力量。
应急救援向“科技智防”跨越
台风“麦德姆”过境,邕江洪峰超警3.5米。南宁市一处河堤发生管涌。
北大桥旁,发电车轰鸣作响,持续为现场设备提供稳定电力支撑;江面上,动力舟桥灵活穿梭,精准转运砂石,成功破解陆地作业面受限难题;大流量消防排涝车与排水机器人组成“排涝组合拳”,昼夜不停作业……
这些智能装备的应用并非偶然。早在今年5月,南宁市西乡塘区开展的“西联-2025”军地应急救援联合演练中,就已预演了智能救援的场景。
演练中,一体式防汛沙袋装袋机实现全流程自动打包,每小时可处理600袋;民兵佩戴人体外骨骼搬运沙包,能有效减轻体力消耗;搭载激光雷达与热红外相机的巡堤无人机,化身“智能哨兵”,精准捕捉堤坝管涌、渗漏等隐患,将险情识别时间从小时级压缩至分钟级。
从演练到实战,广西应急救援正稳步实现“人力驱动”向“科技智防”的跨越。
智能技术走向“区域共享”
救援能力的提升,赋能区域防灾合作。
广西与东盟国家山水相连,台风、洪涝、地震等灾害类型高度相似,“共护安全”成为双方的共同使命,智能装备、智能技术加强了双方防灾合作的“安全纽带”。
今年9月,2025年中国(广西)—东盟应急管理合作与发展大会在南宁举行,600多位来自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应急管理官员、消防代表、专家学者及企业人士齐聚,围绕跨境风险监测、AI灾情研判、产品标准互认、联合演练等核心议题深入探讨,达成了“用人工智能破解跨境灾害治理难题”的共识。
大会配套举行的消防人工智能科技展,成为技术对接的关键平台。18个AI系统、20余项创新应用集中亮相:119接警系统触发瞬间,指挥平台自动生成预警,无人机5分钟内即可飞抵3.8公里外的现场,实时传回高清画面,让救援响应速度提升20%;“智港盾+智能消防(港口)”系统依托视觉识别与物联网技术,对港口危化品装卸、运输、存储全流程监控,一旦发现泄漏迹象立即触发报警并推送处置方案;多语言AI数字人打破沟通壁垒,电气隐患智能巡检机器人扎根基层防控……
展厅既是中国消防应急技术的“成果窗”,更成为东盟国家寻找灾害治理解决方案的“对接台”,让智能技术从“单点突破”走向“区域共享”。
跨国演练强化协同
日前,2025“一带一路”应急救援演练在南宁拉开帷幕。“报告指挥部,地震导致酒店‘叠饼式坍塌’,三楼有人员被困!”警报声中,中国广西救援队与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等12国救援力量迅速集结,一场跨国协作的实战考验正式开启。
模拟的坍塌建筑内,余震风险时刻威胁救援安全。演练中,智能装备硬核出场:四足机器人率先“出征”,在废墟、石堆、碎石等非结构路面行动自如,通过热成像、声波探测精准验证生命信号,并将实时画面和数据传输到指挥终端;河道旁,各国潜水员正持续进行水下搜救排查,同时使用有线通信全面罩及扇形搜索,大幅提升搜救安全性与效率。
“缓慢牵引,注意担架姿态。”在河道两岸的T型绳索救援现场,中国与印度尼西亚队员协作默契,调整绳索角度、加固系统锚点,最终将所有人安全转移。
这场演练严格遵循国际搜索与救援指南,从入关部署、分区协调中心运作,到联合指挥、多语言沟通,各国队伍在实战中磨合流程、校准标准。演练间隙的国际技术研讨会上,中外专家围绕地震搜救战术、区域救援技术标准对接、装备协同处置等议题深入交流。
“很荣幸能参与这次演练,学到了许多实用的救援技术,回国后会分享给团队,用到实际救援中。”马来西亚特别灾害援助与救援团队队员莱恩的感慨,道出了跨国演练的价值。
“筹建中国广西救援队,正是为了更好地与东盟国家协作。”广西消防救援总队总队长李兴华介绍,这支队伍是我国首支以省份命名的联合国国际救援队,也是首支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的重型救援队,“我们将深化与东盟国家的联合演练,把‘山川同脉、生命共济’的理念落到实处。”
“做中国与东盟消防AI合作的‘桥头堡’”
“人工智能在灾害预警、智能救援等领域的创新应用,为提升区域协同能力带来新机遇,也为构建更紧密高效的应急合作新格局注入强大动力。”国家消防救援局党委委员、副局长何宁在2025年中国(广西)—东盟应急管理合作与发展大会上提出三点倡议:深化制度协作,与东盟各方不断完善应急救援协作机制,推动将“制度协同”切实转化为“安全保障”;强化科技赋能,与东盟加强消防标准互认,共建国际救援体系,为区域安全提供科技支撑;立足实战需要,以筹建中国广西救援队为抓手,加强国际救援合作交流,实现“平时共建、急时共援”。
蓝图正在变为实景:中国(广西)—东盟消防产品检验检测联合实验室已启动建设,目前正推进核心设备调试与技术标准对接,未来将为双方消防产品互认提供技术支撑;中老铁路沿线智能防灾示范带启动规划,将AI预警、远程监测等技术应用于铁路沿线灾害防控;今年11月,“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部长会议还将在海南三亚举办,进一步深化区域防灾合作。
“广西愿做中国与东盟消防AI合作的‘桥头堡’。”李兴华表示,广西将依托应急管理部“四所一中心”及广西消防科学研究所技术优势,携手构建“北上广研发+广西集成+东盟应用”的跨境消防产业生态,全力建设面向东盟的“消防人工智能辐射中心”,打造可持续的国际合作新范式。(记者 蒋予昕 通讯员 黄文华 姚飞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