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横州:“阳光助残基地”铺就残疾人致富路-新华网
新华网 > 广西 > 正文
2025 09/27 09:38:44
来源:新华网

广西横州:“阳光助残基地”铺就残疾人致富路

字体:

  新华网南宁9月26日电(陈燕)近年来,广西横州市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大力推进“阳光助残基地”项目建设,通过“产业帮扶+就业帮扶”双轮驱动,促进特色产业与残疾人就业的融合,实现“资源变现+就业增收”双向共赢。

  初秋时节,位于横州市校椅镇的“阳光助残基地”甜玉米帮扶基地里,农户梁子桐跟家人正在种下新一茬玉米苗。

  肢体四级残疾的梁子桐种植甜玉米4.5亩,“加入阳光助残基地后,不仅提高了种植技术,还减轻了家庭的负担,我通过辛勤劳动年收入超20000元,有了稳定收入,我的生活有了盼头。”梁子桐在自家玉米地里说。

  近年来,横州市甜玉米产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横州市残联携手广西福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打造“阳光助残基地”甜玉米帮扶基地,基地采用“公司+协会+基地+残疾人+互联网”运作模式,为残疾人免费提供甜玉米种子、有机土壤、肥料、育苗盘等农资,并结合残疾人个体需求与身体条件“量身定制” 培训内容,通过电话指导与现场指导结合的方式跟踪技术服务,确保每户残疾人真正掌握种植技能。

梁子桐与妻子在田里种植玉米。

  此外,基地凭借其成熟销售网络,帮助残疾人将种植的甜玉米推向市场,保障农产品销路稳定,形成“产、购、销”一条龙服务。“2024至2025年,基地已扶持192名残疾人发展甜玉米种植,辐射带动周边2000余名残疾人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广西福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阳光助残基地负责人李福说。

  全球10朵茉莉花,6朵来自横州,横州还是有名的茉莉花都。近年来,横州不断壮大“茉莉花+”花茶、盆栽、食品、旅游、用品、餐饮、药用、体育、康养“1+9”产业集群,产品业态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

  横州市残联与广西横州市茉盛香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达成合作,设立“阳光助残就业帮扶基地”,开发茉莉茶枕、茉莉香包等茉莉花衍生产品。

  广西横州市茉盛香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责人农海珍介绍,基地结合残疾人身体特点与劳动能力,设置了电脑绣花工、裁缝、缝纫工、手工香包制作、保洁员等多元化岗位。截至目前,已安置12名残疾人稳定就业,人均月增收2000余元。

  肢体三级残疾的雷少学在就业帮扶基地负责车间机器看管工作,他每天工作4个小时,月收入1500余元。“阳光助残基地就业帮扶项目就是一场‘及时雨’,让我有了稳定的工作和收入,缓解了家庭困境。”雷少学说,他在其余时间还能回家摘茉莉花、干农活、照料家庭,一年可以收入3-4万元。

雷少学在基地车间操作机器。

雷少学与妻子在采摘茉莉花。

  农芳莲同样是基地受益者之一,肢体四级残疾(下肢残疾)的她在基地主要负责茉莉香包制作,月收入2600余元。农芳莲说:“在基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不仅有稳定收入,基地离家又近,还能方便兼顾家庭,我对现在的生活很感恩。”

农芳莲在基地缝制茉莉香包。

  横州市残联副理事长杨子飞介绍,通过“阳光助残双基地”模式,横州市累计扶持976名残疾人参与发展甜玉米种植、茉莉花种植、茉莉花盆栽、茉莉花文创产品等产业,户均年增收5000-10000元,该模式已让校椅镇、石塘镇等5个乡镇的残疾人受益。

  据介绍,未来,横州残联将继续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残疾人就业助残模式,有效推动残疾人从“被动受助”向“主动致富”转变,助力乡村振兴。

【纠错】 【责任编辑:李宇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