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广西“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单公布-新华网
新华网 > 广西 > 正文
2025 09/26 17:35:32
来源:广西日报

2025年广西“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单公布

字体:

  原标题:八桂沃土之上 科技星光璀璨——致敬2025年广西“最美科技工作者”

2025年广西“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单

  自治区党委、政府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扎实推进高水平创新型广西建设。在创新发展的征程中,广大科技工作者默默耕耘、奋力攻坚。今天,我们致敬这份坚守:是实验室里千百次的调试,是田间地头无数次的蹲守,是产业链上日夜不休的攻坚。广大科技工作者以实干诠释“向高攀登、向新突破”的信念,让创新之光照亮八桂大地的每一寸土地。

  9月26日,2025年广西“最美科技工作者”评选结果正式发布。我们对本年度评选出的10名广西最美科技工作者的先进事迹进行集中展示。以榜样的力量,激发科技工作者的荣誉感、自豪感、责任感,团结引领全区广大科技工作者推动新时代壮美广西不断开创新局面,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

  广西科学院正高级工程师 王晓琳:

  攻坚智能 赋能千行百业

  守护重器 培育创新团队

  王晓琳致力于人工智能、传感技术与智能机器人研究工作,科研成果广泛应用于“中国天眼”、港珠澳大桥、埃及REF桥等国内外500余项重大工程。他与团队攻克FAST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关键技术,在贵州深山坚守,保障“天眼”稳定运行。他组建多个创新团队,培养多名青年人才,推动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技术赋能各行各业。他用科技力量守护国之重器,以创新精神驱动产业变革,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科技工作者锐意进取、服务国家的坚定信念。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研究员 李强:

  探秘岩溶 破解碳汇谜题

  科技治荒 服务双碳战略

  李强致力于破解全球碳循环难题。他带领团队解决学界关于“岩溶碳汇稳定性问题”的长期争论,为我国将岩溶碳汇纳入双碳战略提供核心科学依据。他参与制定自然资源行业标准,让中国岩溶研究与世界同步。面对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难题,他筛选适生物种、提出系统解决方案。作为全国性专题学术会议召集人,他积极搭建青年人才成长平台。他用科技创新将“地球之癌”变为“绿色希望”,践行“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使命。

  广西大学农学院教授 张木清:

  破译基因 攻克育种难题

  科技兴农 守护糖业安全

  坚守广西蔗区三十载,张木清致力于破解蔗糖产业发展难题。他带领团队完成全球首个现代栽培甘蔗中蔗1号染色体水平的基因组组装,被国际同行誉为“甘蔗研究的新里程碑”。团队选育的中蔗9号亩产超8吨,入选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目录,已在全国推广30万亩,为糖业稳产增效提供有力支撑。他创新构建“抗病品种+精准施肥+科学管理”三位一体绿色防控体系,使梢腐病发生率降低65%,显著提升了产业绿色发展水平。作为广西“甜蜜事业”的筑梦者,他用科技为农业赋能,用成果惠及农民,带领团队书写新时代科技服务“三农”的生动篇章。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贺州供电局高级工程师 张发延:

  巡线千里 坚守光明初心

  科技运维 守护万家灯火

  24年扎根输电线路生产一线,张发延以科技创新守护电网安全。他累计巡线3万公里,攀登杆塔超2500基,完成运检及带电作业3000次,减少停电总时长超6000小时。2008年冰灾参与抢险,2024年台风“摩羯”来临时带队援琼……他用科技助力应急抢险,守护民生生命线。他主持研发48项创新成果,获22项国家专利,推动电网数字化转型升级。他创新教培方法,实现培训全覆盖,让“电力工匠精神”代代相传。以科技为刃,以责任为盾,他践行着“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庄严承诺。

  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正高级工程师 林博:

  攻坚材料 突破极寒瓶颈

  创新制造 赋能大国重器

  林博深耕工程机械核心技术研发,在关键材料技术创新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她主持开发的工程机械石墨烯润滑剂关键技术,攻克纳米材料在复杂工况下稳定分散的瓶颈,解决工程机械长期存在的磨损、异响、抖动等行业难题。面对-30℃以下极寒材料和工艺技术瓶颈,她从材料微观组织性能调控的规律下手,重点解决结构件低温脆断、密封件低温泄漏、铲斗低温卸料不净等问题,实现极寒工程机械的自主化、产业化应用。“科技创新就像攀登冰川,每个脚印都要烙进科学的岩层。”她带领团队,让中国制造的火焰融化世界极寒之地的坚冰。

  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正高级农艺师 郑树芳:

  驻守边陲 选育坚果良种

  科技兴农 带动边境富民

  扎根中越边境线乡镇基层22年,郑树芳始终致力于南亚热带果树研究与科技服务工作。她带领团队选育出坚果新品种“桂热1号”,实现我国澳洲坚果自主选育零突破,为广西坚果产业奠基。针对龙州县高温多雨的气候,她带领团队开展高效防治方案,让坚果高产、稳产。她的足迹遍布广西52个县市112个贫困村,开展技术培训累计500余场,为农户解决种植管理的技术问题。她组建的“坚果科技服务队”让荒山披上绿装,让果实挂满枝头,在边境线上筑起绿色屏障。

  广西扬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畜牧师 赵云翔:

  创新育种 保障种源安全

  智慧养猪 助力产业升级

  投身生猪育种研究十余载,赵云翔突破生猪育种“卡脖子”工程。他创新构建智能化基因组育种体系,种猪年遗传进展显著提升。他主导建立“育繁推”一体化商业育种体系,种猪多次在第三方测定中获得优异成绩及多项行业奖项。他牵头组建“中国—东盟生猪创新联盟”,与东盟伙伴共同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猪业”生态圈,让科技合作的硕果惠及民生福祉。他以科技赋能产业,带动农户脱贫致富,诠释了“科学工作者+企业高管+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担当。

  广西医科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教授、研究员 胡艳玲:

  溯源病原 勇破病毒谜题

  智创工具 普惠全球科研

  深耕生物信息学及病原学多年,胡艳玲以跨学科研究勇攀科研高峰。她首次提出穿山甲是Beta-冠状病毒重要宿主的论点,为冠状病毒研究提供关键科学依据。她领衔开发“HiOmics”一站式生信云平台,实现“一键式”多组学分析,为临床检测及科学研究提供高效的生物信息分析技术支持。她用前沿科研成果破解生命密码,以创新分析工具赋能科学研究,诠释从“攻坚前沿”到“服务大众”的科学家担当。

  广西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正高级工程师 陶昌弟:

  织就水网 润泽百姓心田

  智慧防汛 科技守护安澜

  描绘水网蓝图,推动重大水利项目实施,惠及百万民生,陶昌弟的足迹印刻在八桂大地的江河湖畔。参与构建“五网共建、多能融合”的广西水网总体格局,为全国水网建设贡献“广西智慧”。他牵头突破数字孪生流域建设难题,奠定广西智慧水利建设基础。在防汛抢险最前线,他精准调度水库群,科学指导处置险情,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从顶层规划到一线抢险,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水利科技工作者“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使命担当。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研究员 谌红辉:

  林业科研 培育技术突破

  生态富民 青山金山共赢

  扎根边疆地区34年,谌红辉致力于用科技助力生态文明建设。他解决了南带马尾松用材林与高产脂林培育关键技术,突破珍贵树种西南桦、光皮桦优良无性系的组培工厂化育苗技术,成果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他牵头建设的国家珍贵树种林木种质资源库与良种基地,辐射带动珍贵树种造林百万余亩,为南方珍贵树种的培育提供重要支撑。他以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为利刃,开辟科技兴林的新路,让沉甸甸的科研成果造福无数林农。(文图均由自治区科协提供)

【纠错】 【责任编辑:李宇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