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好小区好社区是什么样?南宁实施广西首个技术导则
9月22日,记者从南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获悉,为推动南宁市住宅小区朝着高品质“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的方向进阶,实现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的实质性转变,南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南宁市自然资源局因地制宜组织编制了《南宁市好小区技术导则》(以下简称《好小区导则》)、《南宁市好社区技术导则》(以下简称《好社区导则》),于2025年9月17日正式颁布实施。
《好小区导则》结合南宁市小区实际需求,强调了物业管理服务用房的建设面积、电动自行车停放场所的要求,提出了小区的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定期检查并系统诊断分析、更新改造的要求,并增加低碳环境条款,引入小区智慧管理等内容。在智慧应用方面,提出小区应建立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居民通过移动终端、Web访问等方式,应实现物业费、水电费等生活缴费和查询,实现在线报修、维修状态查询、满意度测评等功能;提供公共设施维修、应急与关爱提醒等公告信息发布服务,应支持居民通过移动端等方式接收和查看信息;设有便民服务热线,并应支持线上咨询、投诉、投票、投诉处理进度查询等;提供小区居民智能化出行和智慧化停车服务。
《好社区导则》提出了公交微枢纽场站的规划建设、社区文创活动、夜市活动、老友议事会等切合本土特色的相关规范要求,着力打造南宁城市特色。比如,在配套完善内容方面提出,社区的养老服务设施除宜为老年人设置安全、便捷、卫生的助餐服务的功能空间外,尚宜设置短期托养、康复等生活照料服务的功能空间;老年人室外活动场地宜就近设置,并与体育健身场地、公共绿地邻近布置,场地面积不宜小于150平方米。社区宜为3~6岁的幼儿和6~18岁的学龄儿童及青少年设置课后和节假日托管服务的功能空间。社区综合服务站宜设置服务大厅、警务室、居委会办公室、党群活动中心,并宜为居民提供书报阅览、棋牌娱乐,以及开展合唱、舞蹈等文化活动的功能空间。社区宜建设综合型社区邻里中心,并宜利用建筑底层架空、保留建筑功能改造、各类户外场所复合利用等,配置社区共享空间。
据悉,两个导则的颁布实施,从小区、社区建设方面提出了导向性技术要求,对于推动南宁市城市高质量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也弥补了广西在“四好”技术指导文件方面的空缺。(记者凌剑伊 实习生覃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