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广西南宁圆满落幕。本届东博会以“数智赋能发展,创新引领未来——以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新机遇助建命运共同体”为主题,交出了“规模更大、合作更深、创新更强”的亮眼答卷,展现出区域经贸合作的蓬勃活力。
让我们用一组数据,来看今年东博会的亮眼成绩单。
规模创新高:全球客商共赴盛会
第22届东博会展览面积16万平方米,汇聚60个国家3260家企业参展,世界500强、中国500强、知名企业、独角兽、专精特新、“小巨人”等代表性企业432家,比上届增长7.5%。

东盟等国际展览面积占比30%,东盟企业627家、占比32.8%,其中30%为首展企业。采购商参会踊跃,1.1万多家企业、超过3万人到会采购。截至9月21日下午3时,累计进馆人数22.6万人次,创下历史新高。

场景吸睛:AI赋能成色十足
机器人丝滑跳街舞、表演拳击、打太极,制作冰淇淋、咖啡....在第22届东博会上,人工智能场景展示精彩纷呈。
本次展会吸引近200家全球头部企业、独角兽及科创团队参加,带来1200余项展品,涵盖约20款大模型、60款智能机器人、230款数字服务平台/系统、520款AI终端产品等。
举办AI主题系列活动16场,发布“中国AI出海未来独角兽TOP100榜单”,上榜企业中具身智能42家、AI应用30家、AI模型及基础设施28家。举办AI大咖沙龙,展现了AI技术在中国—东盟合作中的巨大吸引力和广阔前景。
推出展会智能体应用“AI东博”,为智能云展、智能导览、智能会议等24个关键场景提供支持。目前,其智能客服功能累计服务近10万人次,交互次数达40万次。

贸易投资:合作规模与质量双提升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9月20日,本届东博会共取得成果超700项,其中经贸项目签约超500项。
会议期间,共举办各类经贸促进活动88场,集中签约项目155个,其中产业类项目94个,“AI+”赋能千行百业项目44个,国际经贸类项目17个。形成系列AI相关合作成果超140项,AI专馆贸易总成交额突破1.4亿元。
2025年中马企业合作对接会成功促成95项合作意向,涵盖特色农产品及日用消费品、物流服务等多个领域。中国—东盟农产品食品采购对接活动上贸易成交及合作意向近7500万元。

创新突破:实现多个首次
首次在桂林展区推出全国首个16K超写实数智人“桂灵儿”,其身着东盟各国盛装,向世界发出了智慧旅游的邀请。
首次使用AI技术制作主题短片VCR、主视觉画面,首次设置AI小结,实现一键生成会议纪要、大会热词、精彩瞬间等。
首次提供200台便携翻译机并在展馆现场设立翻译服务点,让中国与东盟客商无障碍沟通,随时响应客商需求。
首次展出文莱清真预制菜、柬埔寨手工文创、印尼棕油美食、菲律宾非遗织布等产品。
从“黄金十年”到“钻石十年”再到“镶钻成冠”,东博会始终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搭建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的战略平台,以创新突破的活力推动区域经济深度融合。未来,这一“经贸桥梁”将持续释放平台效应,为推动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注入新能量。(李宇安、李颖、王奕初)
数据来源:广西国际博览事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