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第22届东博会、峰会圆满落幕 初定明年9月17—21日举办第23届东博会,主题国将由菲律宾担任,长春市任中国“魅力之城”;本届峰会AI赋能推动26项机制性系列成果落地
9月21日,为期5天的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南宁落幕。记者从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闭幕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本届东博会聚焦主业、聚焦东盟、聚焦实效,精彩首创了全新的智慧展会场景,有力实现了政治外交高规格、AI唱主角、企业为主体三个维度的预期目标,以前所未有的“AI含量”为推动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注入新能量。
本届东博会展览面积16万平方米,设南宁主展区和桂林旅游展区,汇聚60个国家3260家企业参展。其中,南宁主展区展览面积10.2万平方米,参展企业1910家;世界500强、中国500强、知名企业等代表性企业432家,比上届增长7.5%;东盟等国际展览面积占比30%,东盟企业627家、占比32.8%,东盟参展面积和规模在国内展会继续保持第一。有1.1万多家企业、超过3万人到会采购。
本届东博会呈现“五高”特点:
一是含智量高。本届东博会AI全面赋能办展办会全过程,开幕式AI亮点纷呈、AI专馆备受追捧,AI主题活动广受关注,AI东博智能体超级给力,重塑展会全新体验。
二是含新量高。本届展区规划把握趋势主动创新,首设新质生产力专馆、蓝色经济展区、外贸优品展区,这些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琳琅满目,令人应接不暇。 三是含金量高。更加注重实体经济发展诉求,着力提升参展参会企业获得感,积极推动东博会从品牌变成金牌。发布《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展望报告(2025—2026)》蓝皮书;举办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对话活动、展品评选活动、系列新品首发首秀活动,这些新产品、新技术的发布吸引了大量企业和投资商的关注、咨询、洽谈,企业获得了更多开拓市场的机会。
四是满意度高。突出向新向实,持续创新服务实体经济各项举措,优化证件申办流程;首次提供200台便携翻译机让中国与东盟客商无障碍沟通,首次在会展中心举办“食在东博”嘉年华活动;“会展+”旅游接待等服务,让参展参会客商感受到不断进步的东博会。 五是关注度高。国内外主流媒体积极宣传报道本届东博会,共有25个国家和地区的170家媒体机构、1700多名记者参会采访。 会上公布了第23届东博会举办时间,初定为明年9月17日至21日,主题国将由菲律宾担任,中国“魅力之城”为长春市。
本届峰会举办了4场主体活动、1场背靠背活动以及7场经贸配套活动,取得26项机制性系列成果,取得“五个高”亮眼成绩。
高规格凝聚工商界共识。东盟各国工商界领袖对中方领导人开幕式致辞高度赞同,积极支持中方在峰会上的倡议,对通过广西与中国开展AI等领域合作充满期待。
高质量实现“AI唱主角”。本届峰会坚持“让人工智能加持峰会,贯穿筹备、举办、会后成果全过程”,首次在峰会会场外打造沉浸式AI展示区,建设中国—东盟会展AI大模型,打造全国首个常态化服务国家级展会的AI综合体和峰会专属数字人,为中外客商提供自动撮合、主动推送的智能匹配全链条服务。峰会首次发布《中国—东盟工商界关于人工智能产业合作南宁倡议》《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场景应用案例集》《中国—东盟人工智能产业合作研究报告》《“十五五”时期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趋势研究》,为人工智能产业界进一步加强合作提供政策建议和路径指引。
高水平服务“企业为主体”。2000多位企业代表报名参会,面对面开展对接洽谈。截至目前,峰会AI智能撮合平台已为500多家企业撮合配对商务洽谈线索近5300条。
高标准服务制度型开放。举办中国—东盟商事法律论坛,揭牌成立“一带一路”法律服务联盟南宁代表处,运行最高人民法院与中国贸促会“总对总”在线诉调对接机制(广西)试点,发布广西知识产权数智化协同保护机制,运行“和为桂”商事纠纷多元化解云平台,运用数字化技术赋能治理现代化,打造一站式纠纷调处平台。
高质量实现区域联动。中国和东盟国家工商会领袖齐聚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年会暨中国—东盟工商会主席联席会议,共商区域经贸合作大计,共谋联动发展良策。在商务理事会框架下成立人工智能、青年企业家和服务贸易等专业委员会,推动理事会机制向精细化、专业化发展。(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黄静、杨思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