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宁9月21日电(记者邹雨沁)2025年是费孝通先生赴广西来宾金秀开启大瑶山田野调查90周年,9月20日,由上海大学主办,民盟广西区委、来宾市委统战部、来宾市民宗委、金秀县委、民盟上海市委——上海大学费孝通学术思想研究中心等单位承办的第十二届费孝通学术思想研讨会在广西来宾举行,90余名专家学者、领导嘉宾共同追溯费孝通先生学术足迹,探讨其学术思想的当代价值。
图为第十二届费孝通学术思想研讨会现场(主办单位供图)
开幕式上,民盟中央宣传部二级巡视员齐慧文在致辞中指出,此次研讨会意义重大,不仅是致敬费孝通先生扎根大地的学术实践与家国情怀,也是通过传承其学术思想以回应时代命题的当代价值,更能深入研究、持续挖掘费孝通学术思想的现实启示。期待通过研讨会弘扬和传承费老的家国情怀、学术品格与担当精神,赓续优良传统,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断作出新的贡献。
费孝通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副会长、民盟中央社会委员会委员张喆表示,费孝通在金秀大瑶山开展田野调查,开启了中国社会学、人类学本土化研究的重要篇章,如今大瑶山的发展变迁是费孝通“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理念的生动实践,希望通过研讨会让费孝通学术思想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中持续发挥作用。
民盟广西区委专职副主委、自治区人大农委副主任黄世喆表示,费孝通先生一生“五上金秀大瑶山”,为金秀瑶族自治县建立、瑶族文化保护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的形成,离不开他对大瑶山民族情况的深入思考和研究。未来,民盟广西区委将紧跟费孝通先生足迹,深化与地方合作,持续打造民盟“三大基地”品牌,助力推进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
来宾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林志华表示,来宾是费孝通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的重要起源地之一,《大瑶山团结公约》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提供了成功范例和宝贵历史经验。费孝通五上金秀大瑶山,对来宾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期待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与社会各界围绕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传承发展中华民族文化等领域深入合作,沿着费孝通先生开拓的“认识中国、改造中国”的实践之路继续前进,用“行行重行行”的态度与决心,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力量。
上海大学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曹为民表示,上海大学与费孝通先生渊源深厚,1980年在其关怀下成立了内地高校首个社会学系;2013年,在民盟中央、民盟上海市委和费孝通先生家属的大力支持下,设立了国内第一家以费孝通命名的“民盟上海市委——上海大学费孝通学术思想研究中心”,且多年来秉承费老“志在富民”“行行重行行”的学术理念,将研讨会办至乡村振兴一线,为地方发展建言献策。未来将依托学科品牌优势,深化费孝通学术思想研究,推动校地协同、学科建设与统战工作深度融合。
会上举行签约仪式,上海大学党委统战部与来宾市委统战部,上海大学费孝通学术思想研究中心、广西民族大学费孝通民族区域发展研究中心等5家单位与来宾市民宗委、广西科技师范学院签订共建协议;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等6所高校及科研单位与金秀瑶族自治县签订共建实践研究基地协议。
会议采用“主研讨会+6个平行调研座谈”的形式进行。主研讨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原副院长李培林以《从大瑶山走向世界:费孝通志在富民的学术人生》为题,中央党校二级教授、督学专家徐平围绕《大瑶山与费孝通的永恒情缘》,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周飞舟围绕《农民行动理论初探:以家庭档案为方法》,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杨菊华以《人口空间流动与互嵌式社会结构建设:理论逻辑、现实困境与推进路径》为题,上海大学费孝通学术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人类学与民俗学研究所教授张江华围绕《在异国他乡敲响“黄泥鼓”——30年前金秀六巷乡古陈村瑶民的赴日演出》,广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院长、广西民族大学原党委书记卞成林围绕《从瑶族传统生态智慧到现代生态文明演进的民族地区共同发展研究》分别作主旨发言,专家们将费孝通学术思想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工作深度融合,内容兼具思想性与现实价值,为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王同惠女士对费孝通先生的研究也具有启发意义。”上海大学费孝通学术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社会学系教授肖瑛在调研座谈上说,“她从一位初到瑶人聚居的南方山区的女孩迅速蜕变为一位合格的‘中国做民族考察研究的第一个女子’,她不经意成就的社会学研究方法和民族观念,没有因她的突然遇难而终结,而是以‘同惠的遗梦’的方式,被费孝通先生有意无意地反思、传承和发扬。”
研讨会前,部分与会专家学者前往武宣县东乡镇桂中第一支部旧址、象州县运江古镇、象州县百丈乡百丈村、纪念费孝通田野调查90周年民盟盟员美术作品展等现场调研,实地感受来宾市在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乡村振兴等发展变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