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掠过八步区铺门镇万亩金色稻田,精准播撒希望的种子;警用无人机盘旋在城市街道上空,化身“空中卫士”守护万家灯火;岔山村上空飞行器穿梭,为游客解锁“云端视角”的古村胜景……在广西贺州,低空经济正以“政策+基建+场景”的立体化实践,加速融入乡村振兴、城市治理和文旅消费的肌理。
政策先行,构建低空经济的“四梁八柱”
贺州自2018年起超前布局,先后出台贺州民用驾驶航空产业发展若干政策、贺州市无人机产业发展规划、贺州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建设行动方案等专项政策,打出了一套政策“组合拳”。
“在政策红利持续释放的背景下,贺州要做的不是简单跟随,而是探索适合中小城市的低空经济发展特色路径。”贺州市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工作专班相关负责人说。当前,《贺州市低空经济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正在加快编制,着力发挥贺州市空域条件好、毗邻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势,深化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试验区)建设,积极引入大湾区无人机制造产业链,形成集低空制造、维修、适航于一体的产业聚集地。
基建提速,打造“顶天立地”的支撑体系
亿航无人机物流港是一座占地200亩的现代化园区,2020年破土动工,2021年6月便建成交付使用。
走进园区,处处涌动着低空产业发展的蓬勃活力:一万台编队表演机队列整齐,试飞机库中无人机整装待发,2024年新建成的亿航智能交付中心,已开始为全国客户提供专业服务……这些充满科技感的场景,展现了贺州市在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上的“硬实力”。
贺州亿航生产的编队表演机。
近年来,贺州市累计投入1亿多元用于城市空中交通无人机测试;累计争取2.3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支持无人机智能制造产业园建设,吸引广西祥云亿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优质企业入驻;已完成贺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园博园2个市城区空域申报,规划设置无人机和直升机起降点8个。
场景日新,解锁低空应用的“贺州故事”
在贺州的城市天际线上,一支被群众亲切称为“南疆警鹰”的空中力量正在巡航。这支航空警务管理支队,自2020年5月起步至今,已实现从“无人机单兵作战”到“空地一体智慧巡防”的跨越式发展。
贺州市警用无人机在市主城区开展智能联合巡防。贺州市公安局航空警务管理支队供图
“我们的警用无人机不只是‘会飞的相机’,更是守护百姓的‘空中卫士’。”支队负责人介绍,贺州市创新构建“七位一体”警航体系,先后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等十所院企共建广西首个警用无人机三级培训机构,面向全国培养专业警务飞手1120名。
翻开“南疆警鹰”的执勤日志:16000小时飞行时长的背后,有83名走失群众被无人机热成像定位救回,是5300架次空地联合巡防带来的街面案件下降,是466起案件侦办中无人机提供的有力支撑。
在贺州,低空经济的惠民故事仍在续写:在田间,无人机喷洒作业效率比传统人工提升超30倍,每小时作业面积可达100亩左右;在山林,无人机巡查准确高效检测万亩森林的地面动态,实现防患于未“燃”;在景区,游客用手机自主航拍租赁服务,“一键启动”便可实现从云端饱览古村全貌……
在铺门镇,无人机正在对1.46万亩农田实施高效飞防作业。盘姝吚 摄
“低空经济带来了生产生活效率的提升。”贺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说,“我们将持续深耕‘低空赛道’,进一步促进生产服务、高端制造、场景应用等融合发展。(刘庭甫 陈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