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发展提级需要什么就支持什么——南宁市加快产业集聚建设“四个一流”产业园区
8月的南宁骄阳似火,在隆安县农民工创业园,南宁市首个氧化铝项目——广西隆安和泰新材料有限公司绿色新材料产业链生产基地项目建设热火朝天。一眼望去,数十个橙黄色的氧化铝槽罐拔地而起,上百台工程器械往来吊装,一幅忙碌生产施工的景象。
“项目进展顺利,目前设备制作进度达75%,安装进度达40%,计划年底全面建成,具备试生产条件。”8月4日,项目负责人、广西和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章金颀告诉记者,目前项目原料、溶出、沉降、分解、焙烧等各车间同步进行施工建设,项目投用后将实现年总产值超200亿元,年工业增加值50亿元以上。
产业园区是工业发展的主阵地。8月1日,记者从南宁市召开的深化园区改革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上半年南宁市产业园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4.8%、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2.4%,其中良庆产业园区、邕宁产业园区、青秀产业园区等7个园区保持强劲势头,均实现20%以上增长。
南宁市何以能推动产业园区工业总产值高速增长?发展提级需要什么就支持什么。
机制改革为产业园区发展提级提供行动底气。近年来,南宁市建立了市一级产业园区发展机制,制定《南宁市产业园区建设、招商引资三年行动方案》以及2025年工作方案等园区改革发展文件,为产业园区改革做好顶层设计。
“我们将全市产业园区整合为16个,因地制宜将南宁经开区以及‘两港一区’(南宁国际铁路港、南宁国际空港和南宁综合保税区)进行优化整合,明确由高新区统筹推进东部新城建设;同时,按照‘一县一园区’原则整合12个县(市、区)产业园区,集中优势力量为产业园区发展赋能。”南宁市投资促进局党组书记、市产业园区改革发展办公室主任黄辉介绍,通过统筹谋划园区空间与产业布局,推动以五象新区为主体、以东部新城和“两港一区”为两翼的“一体两翼”产业发展格局落地落实,今年上半年东部新城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速32.2%,成为全市工业经济核心增长极。
专项资金为产业园区发展提级提供成长动力。此次产业园区改革,南宁市积极向上争取各类园区建设资金,去年以来产业园区基础设施项目获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59.71亿元,产业园区工程类、规划类、前期经费类项目获北部湾经济区发展专项资金1.24亿元,2家园区重点企业获得北部湾直接股权投资8000万元。
据悉,这些资金主要投向东部新城、“两港一区”等南宁产业布局的重点区域,有效拓宽筹融资渠道,助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项目发展。
项目集聚为产业园区发展提级提供充沛活力。今年,南宁市聚焦园区发展,联合多方力量深入开展大区招商、驻点招商,强化资本招商,上半年全市产业园区新签区外招商引资项目137个;围绕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建设,推动重点项目特别是人工智能产业项目落地,签约国内人工智能项目44个。常州远欧、皇冠储能、迈越科技等一批重点制造业项目开工建设,远景项目、新日电动车项目等重点项目投产。
当前,南宁市如何用好产业园区“关键一子”,激活工业经济“一池春水”?
南宁产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张俊玮认为,产业园区为已形成的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铝精深加工产业集群提供了有效承载,南宁基本形成了青秀区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五象新区半导体产业集群等布局。“现在南宁产投集团的产业园区主要围绕引进的比亚迪、华芯振邦等龙头企业,招引上下游产业落地,入园企业超110家,年产值超160亿元。”
“我们坚持建强园区提能级,不断拓展产业空间布局,深入开展产业链招商,推动园区产业加快发展。”南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范汝泽表示。
目前,南宁市已初步形成广西—东盟经开区等食品制造集聚区、邕宁铝精深加工产业集聚区、横州精制茶加工集聚区等特色产业园,累计培育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生态铝等6个广西先进制造业集群,数量居全区第一。
以园区为主阵地、以机制为保障、以资金为支点、以项目为牵引,南宁市正在加快建设“设施一流、管理一流、服务一流、政策一流”的“四个一流”产业园区。聚焦制造业,突出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协同发展,精心谋划开展“人工智能+低空经济”、外资等专题招商推介,推动更多产业项目向园区集聚,让新质生产力在园区“看得见、算得清、跑得快”。(记者 沈程 通讯员 覃晓艳 实习生 凌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