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玉商玉工归 园区焕新生
玉商企业广西格林智能电器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在制作热水壶。
7月28日,天朗气清。蜿蜒的九洲江环抱博白县文地产业园,一栋栋厂房整齐排列,生产企业忙得热火朝天,处处焕发勃勃生机。眼前的场景,让人难以想象以往产业园沉寂时的情景。
“你听,机器的轰鸣是文地产业园复苏的心跳。”记者跟随文地镇常务副镇长蔡文厦的脚步行走园区,可以听出他言语中的欣喜。
地处粤桂两省区三县市交界的文地镇,是博白县最早通火车的乡镇,交通便利、商贸发达。
但文地产业园的发展路径,可谓曲折:该园区始建于2003年,建园初期就吸引了25家企业入园。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园区内高能耗企业首当其冲受到影响。
壮士断腕。蔡文厦回忆,2017年,当地全面排查,勒令关停20余家高能耗企业。整改后,园区内正常生产营业的工业企业仅剩5家。
园区何去何从?答案藏在玉商玉工回归的布局中。
2023年以来,博白县把推动玉商玉工回归工作作为“一号工程”,以“强机制、优服务、聚资源、促转型”为核心,全力构建“产业回归、人才回流、民生提质”的发展格局。截至目前,博白县共吸引玉商项目131个,总投资达115.24亿元,开工落地项目123个,累计完成投资26.45亿元,带动玉工回归18114人。
博白县工业集中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李小博介绍,该县成立玉商回归产业园博白分园,将城南工业园与文地产业园纳入管辖范围。在文地产业园,计划投资20亿元完善配套设施,整合电子产品加工、机械制造、小家电等产业,壮大主导产业规模。
江泽宇是较早入驻园区的玉商。在广西格林智能电器有限公司内,一排排、一层层热水壶像蜂巢般紧密堆叠。江泽宇正忙着安排1.6万个热水壶发往越南。
“公司可年产热水壶1000万个,现在海外市场已拓展至72个国家。”江泽宇介绍,他老家与文地镇仅一江之隔,几经搬迁厂址后,现在决定扎根文地。
江泽宇的考量实在:文地镇交通便利,水电资源丰富。更重要的是,当地全周期、全过程的政务服务,让他感到贴心。
“政府提供了很好的环境:协调租下闲置厂房,动员村民就近就业……”谈及落地后政府提供的服务,他满是欣慰,“我们有信心在文地做大做强。”
早前,关停的企业厂房闲置,在园区各个角落。当地全面摸排盘活近2万平方米闲置土地,以玉商玉工回归为契机,让一座座老旧厂房迎来了新主人,实现土地集约利用和产业集聚发展。
在玉商企业广西沣泰纺织服装实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240台电脑织机不停地运转,一间间曾闲置的厂房,如今已成为这家现代服饰生产企业的生产车间。该公司目前已实现一期投产。项目全部建成后,年产值预计超3亿元,带动1200人就近就业。
“企业刚落地,镇、村干部就组织一批志愿者上门打扫厂区,让企业可以拎包入驻。”公司总经理徐代军说,“有什么问题,在微信群上说一声,马上有人上门对接。”
对于入驻园区企业,博白县成立博白县园区企业政务服务工作专班,推行涵盖项目全周期的无偿代办服务,从政策支持、招聘对接、劳务协作等方面为入园企业提供有力支持。
当地以真挚的情感、优质的营商环境,向玉商展现诚意。博白县委统战部副部长、玉商回归专班办公室主任刘凯介绍,该县健全“一把手”招商服务联络机制,形成县、镇、村三级书记抓玉商玉工回归“一盘棋”的工作格局,对玉商企业家约必见、问必答。此外,该县政务服务中心率先推出“周六不打烊”机制,破解企业和群众“上班没空办、下班无处办”的难题。
玉商回归企业重新唤醒老园区。蔡文厦介绍,园区已吸纳多个先进小家电制造龙头企业入驻,将打造成一个先进智能小家电示范基地。目前,园区吸引12家玉商企业入驻,计划总投资额达11.58亿元,其中11个项目已竣工投产。
玉商玉工回归成博白县经济发展新动能。上半年,该县GDP同比增长8.5%,比预期高2.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9%,比预期高13.4个百分点。(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张钰斌 通讯员 唐 静 谢菲莹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