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赋能+产业培育 广西农商联合银行双轮驱动乡村振兴-新华网
新华网 > 广西 > 正文
2025 08/06 09:57:38
来源:新华网

金融赋能+产业培育 广西农商联合银行双轮驱动乡村振兴

字体:

  新华网南宁8月6日电(王涛、林锦泉)在广西柳州市柳城县古砦仫佬族乡新维岭肉鸽产业园里,负责人穿梭于各个大棚间查看肉鸽生长情况。据介绍,该产业园目前有50个大棚,今年产值预计将达3000万元。而在柳城农商行金融支持下,明年存栏种鸽将从10万对扩至15万对。

  作为全国唯一的仫佬族乡,古砦把发展肉鸽养殖作为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之一。目前,肉鸽年出栏量已达473.4万羽,年产值8521万元。

  这是广西农商联合银行靶向发力推动特色产业发展、促进群众增收的缩影。截至2025年6月,该行向54个脱贫县、44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发放贷款余额分别达3671亿元、3133亿元,对12个少数民族地区及3个享受少数民族自治县待遇县,各类贷款支持达790亿元,精准浇灌特色种养、手工业、乡村旅游等富民产业。

  “去年5万元‘桑蚕贷’让我扩大养殖规模,光春茧就卖了2万多元!”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中南村一名村民介绍。

  环江县曾获得“广西十佳蚕桑生产基地县”称号,环江农信联社以“桑蚕贷+茧丝绸产业链贷”模式为抓手,累计发放2.35亿元支持农户扩大桑蚕养殖规模,发放2.3亿元支持地方茧丝企业提升产能,支撑全县20万亩桑园运转,带动4.89万蚕农实现“家门口就业”。

  同时,广西农商联合银行积极响应国家沿边开发开放战略,深入参与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并聚焦平陆运河经济带,为沿边金融服务提质扩面。截至2025年6月,广西农商联合银行精准研发“企税贷”“边民贷”“富民贷”“易农贷”等特色金融产品,在边境8个县区精准施策,通过投放边民贷81.4亿元、富民贷1.1亿元、易农贷20亿元,形成多元金融组合策略,有力助推边疆地区发展。

  归侨渔民老陈便是其中的受益者。30年前,北海市区农信联社侨港信用社为创业初期的老陈发放1万元小额信用贷款,助其起步。近年,在其儿子接棒之际,信用社再度发放500万元贷款支持建造符合远洋标准的先进渔船,助力陈家父子逐梦深蓝。

  当特色产业在八桂大地拔节生长,普惠金融的根系也沿着乡村肌理扎实延伸。广西农商联合银行构建全区最广的普惠金融网络,全区2260个银行网点中85%扎根县域乡村,1.26万个便民服务点、2966个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连通乡域“最后一百米”。

  百色市田东县坡塘村的村民记得,23公里崎岖山路曾是他们办理金融业务的一道“天堑”。为此,田东农商行设立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协助村民办理金融业务,在6年间累计完成1.09万笔交易,交易金额达854.85万元。“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成为了流动的“贴心驿站”,村里的独居老人也道出心声:“服务站的服务比亲儿子还贴心!”

  截至2025年6月底,广西农商联合银行社保代办业务量突破3200万笔,制发社保卡3369万张(占全区总量60%),养老产业贷款余额达81亿元。设立100家乡村振兴特色支行,建成158个绿色专营机构、21家“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题银行”及9家科技支行,为市场主体提供精准化综合金融服务。创新打造“党建+金融”模式,常态化实施“万名农信党员进万村”工程,选派9700余名骨干赴1.8万个村屯(社区)担任金融专员。

  同时,广西农商联合银行将金融服务保障与民族团结工作深度融合,培育打造了119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石榴红网点”。这些网点集中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广西各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和特色产品。还聚焦平陆运河及边境地区,优先推进边境8县区和平陆运河沿线的“红石榴”网点建设,旨在推动平陆运河经济带建设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的新高地。

【纠错】 【责任编辑:牙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