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绿色低碳,韧性生长!广西藤县陶瓷产业“逆风奔跑”
7月,广西藤县国际陶瓷交易中心进驻商家的瓷砖销售势头正旺。今年以来,蒙娜丽莎QD瓷砖、宏宇陶瓷、金舵瓷砖等品牌销售展厅总接待客户量超万人次。近年来,面对市场需求波动等行业多重压力,被业界誉为“南国新陶都”的广西梧州市藤县陶瓷产业园,依托藤县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以高端、智能、绿色化转型升级为抓手,不断降低万元增加值能耗,创建陶瓷产业综合效益指标体系,促进企业提质增效,拓展产业生存空间。
赋绿矿山,开发和修复并行
2009年,藤县建设陶瓷产业园,拉开了藤县陶瓷产业的发展序幕。2021年至2024年,藤县陶瓷产业综合产值连续突破百亿元;2024年藤县陶瓷砖年产能达4.22亿平方米,产能规模跃居全国县域产区的第五位、全区第一位,陶瓷砖产能占全区47%。藤县已成为过去十年间发展最稳健的建陶主产区。
藤县陶瓷产业历史悠久。早在唐宋时期,藤县就有陶瓷生产活动,获国务院公布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藤县中和村的中和窑址便是重要见证。中和窑出土的国家一级文物青白瓷葵瓣碗现正在藤县博物馆展出,诉说着藤县陶瓷文化的悠远余韵。藤县高岭土资源丰富,已探明储量约6.7亿吨,可供园区所有陶瓷生产线连续使用150年以上。
陶瓷产业园生产原料部分采自藤县塘步镇白鸠咀一带矿区,由于二十世纪90年代长期粗放开采且未采取有效治理措施,矿区存在严重的地质灾害和安全隐患,土地资源和地形地貌也遭到了破坏。针对矿山开采乱象,藤县推行“谁开发、谁治理,谁修复、谁提升”和“边开采、边治理、边修复”的开发和修复并行机制。
“藤县白鸠咀废弃矿山综合整治工程实施后,一改岩土裸露、地形破碎、浊水横流、四处垮塌的矿区景观,项目区地形变为规整、协调的平地和台阶,原本裸露的地表正在修复为林地、园地和耕地,生态效益显而易见。”藤县自然资源局局长周战说。
截至目前,藤县累计投入资金约1.3亿元用于绿色矿山建设和矿山修复,矿山裸露表面积大幅缩减73%,除了矿山道路和开采面积以外基本做到能绿尽绿。建成绿色矿山13座,占全市绿色矿山34%,其中自治区级绿色矿山8座,市级绿色矿山5座。
过程防控,扎实推进清洁生产
保障陶瓷行业的绿色运行,企业清洁生产是关键。为着力破解陶瓷企业“两高”问题,藤县陶瓷园区在企业入园、产品生产等环节进行清洁审查,形成绿色产业链闭环。藤县陶瓷产业由“高耗能、高排放”逐渐转向“绿色制造”。
藤县实行企业入园环保准入机制和评估机制,对入园企业从行业准入、环境准入、排污量核算等方面进行环保综合评估,并进行清洁审核否决制,确保企业在入驻之前符合清洁生产要求,并加速落户。推行“环保管家”服务模式,为企业提供监测、监理、环保设施建设运营、污染治理等一体化方案,避免企业因环保问题导致停产风险。
藤县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工作人员表示,在2022年列入全国首批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后,藤县陶瓷产业园积极构建高效、专业的组织推进体系,探索审核模式,形成分层分级分类指标体系,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实现对入园企业快速整体审核。2024年,陶瓷园区清洁生产审核试点项目顺利通过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评估验收。
同时,藤县主动转变传统陶瓷产业粗放式增长模式,推行技改升级促进产品迭代,已有14条生产线进行节能技改。目前抛光砖已经退出生产行列,瓷片生产线占比逐渐减少,高端大理石瓷砖、抛釉砖、仿古砖占据主流地位,产能占比52.24%,新兴的内墙中板产能占比22.63%。
藤县还建立了“一企一档”企业环保信息档案和污染在线立体防控体系,所有陶瓷企业均安装了大气自动监测设备,借助大数据平台对企业环保问题提前发现、提前解决,进行全过程环境监管,并与生态环境部门联网,实时上传监测数据。目前,藤县陶瓷产业园拥有国家级绿色工厂5家,陶瓷企业现已获得国家绿色建材产品认证证书17张,低碳产品认证13张,碳足迹证书17份,实现了广西绿色建材产品认证证书零的突破,2023年被认定为自治区级绿色工业园区。
下一步,藤县陶瓷园区还将努力打造国家级的陶瓷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和产品质量检验中心,聚焦科技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
低碳生态,建成陶瓷产区光伏发电矩阵
走进藤县陶瓷产业园广西协进建材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公司使用和配置的节能型连续球磨设备系统,改进了原来普遍低效高能的制粉环节;积极推进“煤改气”和余热回收利用等,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实现创新驱动。
“对于我们企业来讲,节能降碳就是节约成本,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大的生存空间。”广西协进建材科技有限公司行政经理助理谢志明说。
藤县紧盯降“双碳”目标积极组织企业应用新能源,建成全国陶瓷产区最大光伏发电矩阵。抓住藤县获得国家能源局列为“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试点”的契机,目前蒙娜丽莎、欧神诺等16家陶瓷企业及园区公共服务场所,已并网屋顶光伏装机总量达238.6兆瓦,年发电量超2.4亿度。还引进了南方电网30Mw生物质发电站,2021年并网后每年可处理农林废弃物约30万吨,生产2亿度绿电。绿电的大幅增长使园区每年可节约标准煤14万吨,减少CO₂排放量37.4万吨,目前陶瓷园区清洁能源使用占比已超37%。截至2025年上半年,藤县新能源装机容量已达到1515兆瓦,新能源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从“十四五”初期的不到0.1%提升至今年上半年的63.8%。
藤县陶瓷产业园区建成LNG应急调峰储备站,铺设供气管道超25千米,推动陶瓷企业清洁能源应用。通过“光伏+天然气”双轮驱动,园区单位产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约50%。
据介绍,在生产过程中,藤县还围绕陶瓷生产链,构建固废“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循环利用机制,目前陶瓷产业园已建成3家陶瓷废料、废渣利用企业,实现固废不出园。推行液废资源化利用和废气超低排放,工业废水循环利用率达100%,推动园区生产线节能改造,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崔傅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