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里,公益课堂丰富儿童暑期生活;楼宇间,妇联干部上门调解家庭纠纷,筑牢和谐根基;乡村中,“围裙帮办”操办红白事倡导文明新风……
近年来,南宁市妇女联合会聚焦妇女儿童需求,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将巾帼“柔力量”转化为社会治理的实际效能,让温情服务遍布城市街巷与乡村田野,书写基层治理的生动答卷。

小朋友在前进社区暑期托管班自习。闭秀玉 摄
聚焦“一老一小” 夯实民生服务根基
“一老一小”工作牵动千家万户,是民生工作的重要内容。南宁市妇联将关爱“一老一小”作为基层治理的重要切入点,通过精准服务夯实民生服务根基。
南宁市良庆区蟠龙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孩子们或专注临摹书法,或调试编程代码创作作品,或在播音主持口才课堂里齐声朗诵……为丰富少年儿童假期生活,蟠龙社区推出暑期公益课堂,开设书法、人工智能编程、播音主持口才等课程,由志愿者教师为孩子授课。“这里离家近、学习有实效,街坊邻里像个大家庭,走动更勤了。”家长黄女士看着孩子练字,眼角漾着笑意。

蟠龙社区人工智能编程暑期公益课现场。闭秀玉 摄

志愿者教师指导小朋友创作编程作品。闭秀玉 摄
银发群体也同样受到社区妇联的关怀。近年来,蟠龙社区妇联以党建引领,将“一老一小”服务融入基层治理全局。线上,创建专属小区“友邻帮帮群”微信群,实时响应需求,快速对接老人需要代购、家长想咨询课程等事项;线下,“老友帮帮团”巾帼志愿队按照“妇女群众点单、社区妇联下单、共建单位接单”模式,将服务送到家门口。
南宁市各县区妇联积极行动,扎实做好儿童成长关爱工作。横州市石井村妇联组织“爱心妈妈”开展结对帮扶,针对留守儿童定期提供课业辅导、亲情陪伴、健康关怀等服务;武鸣区妇联结合“六一”国际儿童节,开展法律科普讲座,“爱心妈妈”与孩子们共同开展科普小游戏,给予孩子们情感上的陪伴和关怀;宾阳县妇联组织“爱心妈妈”带领孩子学习竹编非遗技艺,让孩子们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感受到温情与关爱。
据统计,2025年以来,南宁市妇联持续开展“牵守相邕”爱心妈妈结对关爱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活动,在全区率先成立18个邮政爱心妈妈驿站,开展爱心妈妈结对关爱活动近30场,帮扶1200余名儿童;依托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开设各类培训班275个,惠及3000余人。
维护妇女权益 筑牢家庭和谐基石
家庭是社会治理的最小单位。南宁市妇联以多元服务守护妇女权益,为家庭和谐筑牢安全屏障。
南宁市良庆区前进社区妇联采取调解和帮扶相结合的形式,帮助调解家庭矛盾。
“以前大家总觉得家丑不可外扬,现在出现家庭矛盾会主动联系社区寻求帮助。”前进社区党委书记陈晓丽介绍,遇到复杂情况时,社区联动心理咨询师居民提供心理疏导、律师开展法律咨询,为涉及心理问题、经济纠纷的家庭调解提供专业支持。

前进社区妇联工作人员正在调解家庭矛盾纠纷。资料图片
在维权服务中,前进社区妇联组织抓实“前端预防”,通过摆台宣传、微信群推送等多种形式普及妇女权益保障法;同时强化“后端保障”,去年9月以来,处理家庭暴力、劳动权益受损等求助15件,为单亲母亲、困境妇女提供生活帮扶与就业指导,助力30人成功就业。
此外,良庆区宋厢社区通过“婚恋指导-家庭教育-纠纷调解”全链条服务,有效强化社区妇女的维权意识和能力。该社区创办的“厢”亲相爱红娘连线工作室自2024年8月揭牌起,组建专业的红娘队伍,服务600余名适婚青年,通过举办青年文化交流会等活动,传递平等、责任、包容的婚恋理念,目前已促成多对青年建立恋爱关系。
同步推进的“厢”亲相爱家长学校,邀请专家就法律知识宣传、亲密关系维系等内容授课,聚焦亲子沟通障碍、家庭矛盾激化等问题,为辖区孩子、家长等提供心理辅导。

“厢”亲相爱红娘连线工作室志愿者在对适龄青年进行心理疏导。

居民参与家长学校举办的反电信诈骗知识宣传讲座。闭秀玉 摄
良庆区的实践,是南宁市妇联开展维权服务的缩影。据了解,2025年上半年,南宁市妇联组织各级妇联组织在全市700多个妇女儿童维权服务站开展普法宣传1200场次,参与群众达3万多人次;完善全市141个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委员会(工作室)的建设,介入调解婚恋纠纷478件,用法治力量为妇女儿童撑起“保护伞”。
树立文明新风 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以前的喜事大操大办,光买菜就得花上万块,现在有了‘围裙帮办’,按村里的标准来,省了好多钱!”大完村村民黄大姐感慨道。
马山县百龙滩镇“围裙帮办”移风易俗志愿服务队由当地群众自发组建,免费操办各村屯红白事。服务队严格遵守村里制定的红白事统一标准,把“节俭办席”的理念落到实处。

“围裙帮办”志愿服务队操办喜事现场。资料图片
百龙滩镇妇联将“围裙帮办”项目作为妇联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的重要载体,推动村妇联主席、执委带头加入志愿服务队,带动妇女群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目前,全镇99支“围裙帮办”服务队中,妇女骨干担任“总指挥”的有50余人,占比31%。
如今,在百龙滩镇,“围裙”不再只是厨房用具,更成为文明的象征,让“有事大家帮、好坏大家评”的共治理念扎根乡土。
在距离百龙滩镇约228公里之外的横州市石井村,当地妇联通过一系列评选活动,树立孝老爱亲、勤俭持家的榜样,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鼓励村民向榜样学习,推动形成文明乡风。同时,还组织文艺队开展廉政节目表演,寓教于乐,提醒群众修身立德,遵规守纪,将文明新风潜移默化地融入村民日常生活。
南宁市妇联联动各级妇联组织,采取多举措关爱“一老一小”、助力妇女维权、推动树立文化新风,用女性的细腻与坚韧凝聚治理合力,让“柔力量”在基层治理中绽放“硬担当”,用心撑起基层治理的“半边天”。(闭秀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