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内连续斩获3个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2个特色精准帮扶案例入选全球减贫案例,荣膺‘国字号’乡村治理示范村2个……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中国人寿和蓬江区‘山海联盟’对我们的帮扶。”广西天等县委书记欧正说。
近年来,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和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携手帮扶“中国指天椒之乡”广西天等县,创新文明创建帮扶机制,助力天等县文明创建。
扶智扶志“同频共振”

蓬江区援建的天等县城西幼儿园。黄丽华 摄
“搬来龙岩社区居住,县里不仅帮我们解决了小孩就近读书问题,就连大人的就业都帮解决了。”在家门口就业帮扶车间上班的龙岩社区居民梁燕芳说。
为解决山区孩子的读书问题,两家帮扶单位出资3000余万元,建成天等县思源实验学校、城西幼儿园等学校,先后安排38000多名学生就读。投入696万元完善13个乡镇中心小学的配套设施、乡村公共文化设施、乡镇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投入187万元援建残疾人就业帮扶车间、残健共融孵化基地,开展残疾人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康复训练、技能培训。
为进一步帮扶天等县教育事业,蓬江区省级名师工作室分室和省级教研基地项目实验县(区)2个省级品牌项目相继落户天等县。中国人寿投入100万元实施名校长、名教师工作坊“传帮带”项目,实现山区“名优骨干教师”专业成长步入“快车道”。
与此同时,江门市“组团式”医疗帮扶,帮助天等县实现数十项手术“零突破”。天等县还组织基层党员干部到蓬江区参加乡村振兴干部培训班,提升服务“三农”工作本领。
德治法治“双融共治”
近年来,中国人寿投入395万元实施农村思想道德和公共文化建设、学童托管站、农村污水处理等民生工程,惠及群众1万余人;帮助农户销售特色农产品5972.16万元;投入840万元创新推行“防贫四保”,受益农户6.2万人次,累计发放理赔金4252.36万元。
蓬江区投入1320万元援建乡村就业帮扶车间,实现2.23万人“家门口”就业。天等县《就业“小车间”撬动乡村“大振兴”》案例入选第四届全球减贫案例。
“在中国人寿和蓬江区的精准帮扶下,全县文明创建工作成绩喜人,累计获市级及以上荣誉称号81个,其中龙岩社区、广西新电力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天等供电局、进远乡岩造村荣膺第七届全国文明单位(村镇)荣誉称号;何云天等5人入选中国好人榜;天等连续获评第六至八轮自治区文明城市。”天等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赵新文说。
蓬江区挂任天等县委常委、副县长林晖介绍,通过引导群众守法依法找法,打造法治文明“强磁场”,天等县获评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进远乡岩造村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福新镇黎亮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天等县德治法治共融共治取得阶段性成效。
文艺文明“双向赋能”

志愿者在龙岩社区的学童托管站教孩子们写毛笔字。黄丽华 摄
依托天等县“中国打榔艺术之乡”“中华诗词之乡”等文艺资源优势,中国人寿和蓬江区助力天等县推进文艺文明双向融合、双向赋能。
“我们利用一年一度的霜降节等时间节点,协调组织山歌队即兴即唱除陋习、扬新风;在‘千人打榔舞’艺术文化节融入‘千里帮扶’奉献友爱元素;在‘指天椒’文化文艺志愿服务队巡演中穿插移风易俗有奖问答,以文艺浸润文明新风。”中国人寿客户价值和体验管理部高级经理、天等县副县长(挂任)何振鑫介绍,中国人寿共协助天等县开展乡风文明主题文艺演出121场次,惠及群众达3万多人次。
中国人寿和蓬江区还累计投入3282万元助力天等县乡村风貌改造,打造5000多处文化墙,建设诗词文化长廊;深入开展文艺“五进”活动,8000余名志愿者完成256场服务。
据介绍,近年来,天等县脱贫人口年人均纯收入增长率达10%以上,就近就业脱贫劳动力1.4万人,年人均纯收入3.5万元以上。(冯小懿 梁成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