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人工智能+”打开发展新空间——南宁市加快构建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良好创新生态
在中国—东盟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机房,工作人员巡查服务器运行状态。(资料图片)(黄红锦 摄)
DeepSeek 大模型、算力基础设施、机器人……今年以来,南宁市抢抓人工智能新赛道新机遇,积极拓展“人工智能+”场景应用,推动人工智能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让人工智能更好赋能千行百业,加快构建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良好创新生态。
据统计,目前南宁市有人工智能相关企业1552家,占全区比重超过50%,培育了中国—东盟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润建股份有限公司、云宝宝大数据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数丝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广西中科阿尔法科技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人工智能相关领域产业加快壮大。
“人工智能+”,大势所趋,亦蕴藏着无限可能。
“AI助手”帮忙 跨语言教学变得更顺畅
讲台上,老师用中文讲解知识要点;讲台下,来自印度尼西亚的留学生亮高美神情专注地听课,老师的话语通过她佩戴的特制耳机,清晰、流畅地转化为她熟悉的印度尼西亚语,实时传入耳中。当老师提出问题,亮高美直接用印度尼西亚语轻声回答,话音刚落,讲台旁的显示屏便很快显示出对应的中文译文,同时老师的耳机也接收到了翻译后的中文语音。
这高效的跨语言交流得益于广西达译科技有限公司正在试点应用的东盟多语言无障碍教学系统。该系统融合先进的机器翻译与语音技术,支持中文、英文及东盟主要语言的多语言混合互动教学。“这套系统还覆盖了教学全流程,为学校搭配了一套完整的多语言教学工具、资源库和智能支持体系,课前教材、教案、课件都能通过AI进行高质量译制,课后配备基于大模型的AI学习助手,随时解答学生疑问,让跨语言教学变得越来越顺畅,实现‘听得懂、问得出、学得会’。”该公司项目总监李雨泓介绍。
作为一家专注于东南亚语言智能处理技术研发及语言服务的人工智能企业,广西达译科技有限公司扎根南宁、面向东盟,自主研发的东盟多语言大模型、智能翻译平台、多语同传系统、东盟本地语大数据平台等AI产品已在政府服务等场景取得实效。
“未来,我们将重点向‘语言+产业’深度融合、共建区域数智生态等两大方向发展,一方面将依托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以下简称南A中心)建设,联合行业伙伴,在‘语言+跨境电商’‘语言+智慧教育’‘语言+文博旅游’等领域打造面向东盟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另一方面以多语言大模型为核心,联合高校、企业及研究机构,推动开放合作和联合创新,促进人才、数据、算力的区域协同,构建可持续的东盟语言AI应用生态。”谈起对公司的发展展望,该公司总经理温家凯信心满满。
万物皆可“算” 加快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合作
算力是人工智能的动力引擎,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对算力的需求也在持续增长。
近年来,南宁市超前谋划布局算力中心,建成云数据中心11个、智算中心4个,支持润建五象云谷万卡集群项目建设,引入云知声等企业搭建智算平台,以市场化运作方式满足南宁市以及东盟国家日益增长的算力需求。
由南宁产投集团旗下数丝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的中国—东盟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以下简称智算中心),相当于一个每秒可运算上亿次的“最强大脑”。“作为广西首个具有公共服务性质的人工智能算力基础设施,智算中心采用华为昇腾全栈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应用于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模型开发、训练和推理等场景,提供从底层芯片算力释放到顶层应用使能的人工智能全栈能力。”该公司人工智能产业部工程师廖日帆表示,依托充沛的算力,智算中心已为超百所(家)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事业单位提供服务,为南宁市发展面向东盟的人工智能产业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算力摸不着、看不见,如何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该公司副总经理施宁给出了答案:“在普惠算力方面,智算中心正持续优化算力供给,以优惠价格让企业更加便捷使用算力;在技术服务方面,要做好软硬件适配协同,向各企业提供专属AI解决方案,支撑行业融入实体经济;在人才培养方面,智算中心还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提供实践工具,共建课程体系和培养计划。”
未来,智算中心将充分发挥算力优势,立足本地产业实际,聚焦市场应用需求,面向东盟加快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合作,量身定制特色应用场景解决方案等具体措施,加快打造有利于人工智能蓬勃发展的良好生态。
打造应用场景 让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
今年以来,南宁打造了一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有力推动了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
智慧政务方面,基于本地部署的DeepSeek大模型,南宁市率先推出“AI邕心答”智能助手,融合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和工程审批等上万条办事指南和政策,可持续为市民和企业提供全天候的“自助式”咨询问答服务;
城市管理方面,南宁轨道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运用AI技术赋能城市交通智慧化运营,在线监测预警模型,优化流程,提高运营信息化水平,达到降本增效的目标;
农业种植方面,捷佳润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AI巡园系统在隆安县的蓝莓种植基地,以及马来西亚、尼日利亚等国家的种植园得到应用,让“一人管理千亩农场”成为可能;
产业发展方面,润建股份有限公司建设的“曲尺”生成式人工智能行业模型开发平台已完成25个通用大模型的调用测试和工具开发,具备文生图、图生图、图生文的功能;
……
随着南A中心加快建设,南宁正充分发挥自身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用好南宁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中国—东盟信息港南宁核心基地等重要平台和载体,加快打造面向东盟的人工智能产业新高地。
“当前,全市人工智能产业相关企业的活力和潜力不断激发,积极效应逐步显现。我市持续向社会征集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全力打造的南A中心展示中心已建成试运营,将迎接于今年9月在南宁举行的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的各路嘉宾。”南宁市数据局副局长张春表示,南宁市还在国际数据流通方面持续发力,力争于2025年年底前完成南宁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建设工作,积极谋划外向型数字产业,覆盖人工智能、跨境电商、跨境物流、跨境数字文创、跨境金融等多个跨境数字经济产业,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首府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记者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