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青若绿 传统技艺创新演绎“绿水青山”梦-新华网
新华网 > 广西 > 正文
2025 07/23 08:49:57
来源:新华网

桂青若绿 传统技艺创新演绎“绿水青山”梦

字体:

  三维立体的建筑、手工雕塑的山体、竹藤草芒编织出来的倒影……这一件融合了自然景观、现代建筑和竹编非遗技艺的设计作品《桂青若绿》,由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团队联合民间竹编匠人共同研发。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原创非遗设计作品《桂青若绿》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陈菲菲介绍,《桂青若绿》的灵感来源于广西的喀斯特地貌以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作品创作的初衷是探索如何提升竹编技艺的附加值,帮助传承人能够更好更高效地输出技术,推动更多人去传承竹编技术,更好地宣传广西。

  据了解,设计团队在运用非遗竹编工艺的基础上,加入了3D建模、3D打印等数字技术,将广西的秀美山水与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广西艺术中心等标志性建筑进行完美融合,这不仅代表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非遗技艺创新演绎中具象化,更寓意着东博会作为国际交流平台,正汇聚起各国守护生态、共筑绿色未来的美好愿景。

  近年来,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将专业特色与非遗技艺相融合,通过建设民族工艺(瑶族竹藤草芒编织技艺)传承创新职业教育基地,以数字技术构建了竹藤草芒编织技艺传承谱系,统筹学校、企业、工艺美术大师、民间匠人、行业协会等各方力量,构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产教融合机制,促进职业教育与民族特色产业、非遗技艺产业、城乡农文旅产业的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2024年,《桂青若绿》在第21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展出,并荣获第21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优秀设计奖。其获奖代表着传统竹编工艺在现代设计语境下的成功转化,也为区域文化传播与国际交流提供了范例。

老师指导学生学习竹编技术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民族工艺(瑶族竹藤草芒编制技艺)传承创新职业教育基地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国际交流中心副主任黄秀薇说,未来,学校将继续用好东博会平台,继续与行业企业共同创新“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为中资企业在东盟国家培养懂中文、懂技术的建筑生力军,同时学校希望能够培养留学生作为志愿者服务东博会,让中国和东盟的青年共同讲好广西故事,促进双向交流。(完)

【纠错】 【责任编辑:陈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