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宁7月22日电(陈燕 庞雯文)2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广西第一次林草种质资源普查成果。

新闻发布会现场。
本次普查共登记优良单株及特异种质资源1.85万余份,首次全面掌握了广西林草种质资源的种类、数量与分布情况,为后续研究与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普查中还发现了植物新物种27种,如全州樱花、靖西楠、三江麻竹等,以及42种广西新记录物种和5个登记新品种,极大丰富了广西乃至全国的生物多样性。
此次普查共采集植物标本70101份、DNA样本12648份,采集并保存各类林草种子2293份,为科学保存种质资源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外,自治区林业局在全国率先开展了62项广西优势资源专项调查,涵盖香料植物、传统特色木材、特色食用竹等领域。完成了森林食物资源专项调查8项,涵盖木本油料、特色香料香精、特色药用植物等领域。同步挖掘民间传统利用知识7800余条,为绿色富民产业发展拓宽了渠道。
据了解,2021年4月,广西第一次林草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全面铺开,本次普查覆盖广西111个县(市、区),包括山区、丘陵、湿地等多种地形地貌,抽样面积达到全区国土面积的10%。普查采用了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和无人机低空遥感技术,实现了对广西全域林草资源的高精度覆盖,显著提升了数据采集的效率和准确性。
目前,广西已建成林草种质资源库41处,其中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8处,自治区林草种质资源库33处,松树种质资源保存数量居全国前列。下一步,广西将强化普查成果运用,建设跨学科创新平台,打造木本粮油、特色香料等全产业链,持续深化资源保护、种质创新与产业融合,将资源优势不断转化为发展优势,为加快建设现代林业强区提供坚实的资源支撑。(完)
【纠错】 【责任编辑:牙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