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9点,护理员准时到达广西南宁市退休职工彭女士家中提供护理服务,为她因病失能长期卧床的丈夫量血压、测血糖,以及进行康复按摩。
作为国家第二批试点城市,南宁市自2021年3月1日起实施长护险制度。彭女士说,她在去年为丈夫成功申办了长护险后发现,除了资金保障,部分生活照护和医疗护理也是长护险的服务内容,“减轻的远远不止是经济负担!”

为彭女士家提供服务的护理员来自南宁市的一家长护险定点护理服务机构,这样的机构在南宁共有109家。该机构的运营助理陈子娟向记者展示了《南宁市长期护理保险居家护理服务计划》,计划中显示的服务项目共有80项,并明确每次护理服务时长为60~90分钟。“家属可以根据失能人员的具体情况选择项目。”陈子娟说。
随着长护险试点工作的推开,参保人员护理需求不断增长。南宁市医疗保障局局长黄时毅介绍,为保障服务供给,南宁市医保部门引导、培训掌握长期照护技能人员累计超过1.4万人;联合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开发“长期护理保险”护理服务专项能力评价科目,当前已有5437人通过考核获此证,下一步还将陆续推进长期照护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推广使用工作。
“长护险的服务不仅要求优质,还要讲究适宜。”黄时毅介绍,今年年初,在不增加基金支出压力的基础上,南宁长护险又引入了辅助器具服务待遇,提供支持性器具类6项。

“这个床很实用,平时我爱人需要坐起来吃饭时就不用费劲地抱起来了,气垫床也很透气,现在天气这么热也没有出现压疮……”彭女士向记者一一展示了她为丈夫申请的辅助器具,包括可升降的电动护理床垫、气垫床垫和浴厕用的轮椅。当天,护理员完成服务后,辅具安装人员韦明池紧接着上门进行定期维护。“我们的工作并不是送货上门就结束了,还要保障辅具能正常使用,确保安全。”
据悉,截至目前,南宁长护险覆盖人数227.14万人,累计已有超过2.33万失能人员享受到入住机构护理、居家接受上门护理、支持性器具租赁服务等不同形式的社会化护理服务支持,制度保障年人均减负超过2万元。广西医保部门正稳步推进全自治区范围内的长护险制度,力争到2028年底在自治区范围内实现全覆盖。(记者黄凯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