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能把大山里的苗木送上太空,更能用科技把群山密林变成老百姓的‘绿色存折’。”广西国有东门林场良种基地中心主任王建忠自豪地说。
坐落于广西左江之畔的广西国有东门林场,像王建忠一样的林业科技工作者每天清晨的“必修课”就是到苗圃查看苗木长势,记录苗木的每一次新生和变化。“每一棵苗木都像自己的孩子,只有用心才能培育出好种,科学育苗容不得半点马虎。”出身于黄土高原的王建忠,研究生毕业后一头扎根祖国南疆从事林木育种科研近20年。
广西国有东门林场良种基地办主任王建忠在实验室进行苗木培养基母液配制。(受访者供图)
种质资源是林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作为亚洲最大的桉树基因库,东门林场的科技工作者们60年来一直专注良种选育繁育、高效栽培等系统研究。东门林场率先开展桉树良种无性系工作,培育出世界首株三倍体桉树,这是我国在桉树多倍体育种中取得的最新突破。
2023年5月,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搭载着东门林场选送的2.5万粒桉树种子奔向太空,开展太空育种实验。当完成太空之旅的种子移交林场后,王建忠和同事们立即开展新一轮的良种选育研究工作。这些太空归来的种子,为未来筛选出高产、优质、强抗逆的新种质资源带来了无限可能。
“刚到林场工作时,前辈就告诉我,科研要耐得住寂寞。”王建忠说,每一棵优质种苗的背后都凝结着一代代林业科技工作者的心血,“我们要守护好自己的种质资源,这是刻在林场每一个人心中的信念。”
目前,东门林场桉树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聚焦建设种质资源保存和利用核心平台,已收集桉树树种87个,种质资源3400多份,聚力推进桉树种质资源保护和遗传改良进程,为桉树新品种选育提供长期资源保障。
林业产业发展不仅要在规模上做“加法”,更要在经营效益上做“乘法”。
走进东门林场经营的林地,映入眼帘的是一幕幕立体林业的场景:高大的树木不断向上生长,而林下则套种着郁郁葱葱的五指毛桃。通过科技人员不断精心筛选和试验,东门林场打造出“经济林+五指毛桃”的林下经济特色品牌。这种立体套种模式,既能增加生物多样性,有效改善生态环境,也能带来可观的林下经济收益。
广西国有东门林场的营林基地采用“经济林+五指毛桃”的立体套种模式。(受访者供图)
“仅林下种植五指毛桃一项,亩产就可达数千元,更好实现生态和经济双赢的目标。”东门林场林下办主任黄加宜说,林业立体经营的产业链模式正不断走向成熟。
在2024年世界林产品及木制品展上,东门林场创新研发的五指毛桃营养饮料吸引了上万人次前来品尝。该产品更是一举夺得展会林下经济产品与森林康养类金奖。黄加宜介绍,未来,东门林场将继续培育精品林下经济项目,探索“林场+公司+基地”的合作模式,让生态红利惠及更多农户。
在2024年世界林产品及木制品展上,嘉宾正在品尝广西国有东门林场研发的五指毛桃营养饮料。(受访者供图)
日下一分功,山增一寸绿。一代又一代东门林场的科技工作者化身扎根深山的“青松”,将茫茫大山打造成永不褪色的“绿色宝库”,用科技创新让林海变身“绿色银行”。(记者杨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