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谷子经济”催生新消费热 这些企业为何能挣“二次元”的钱?
你听说过“谷子”吗?
最近,一款来自中国的潮玩LABUBU风靡全球,让许多人不禁产生疑问——“谷子”是什么?
这里的“谷子”并非稻谷,而是由“goods”音译而来,是二次元文化IP衍生出的周边商品,泛指盲盒、手办、毛绒玩具、卡牌、食玩等品类,其核心在于通过IP衍生品满足消费者的情感需求和社交属性。围绕二次元IP周边商品的消费文化与经济形态被称作“谷子经济”。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谷子经济”市场规模达1689亿元,预计到2029年,市场规模将增长至3089亿元。
面对千亿级大市场,广西如何抓住这波席卷全国的“谷子”新消费热潮?
7月15日,记者来到南宁市百盛商场,泡泡玛特等“谷子”店内聚集着不少来“吃谷”的年轻人。
“这是我刚买的‘谷子’。”今年23岁的廖苑资兴奋地向记者展示“痛包”里的乌萨奇。作为资深爱好者,她的家里已囤积超过200个“谷子”。
秋子谷子店店长柯泽南告诉记者,随着哪吒、泡泡玛特等国内原创IP接连出圈,“谷子”的销售量一路走高,店里一天的人流量最高能达到上千人次。
近几年,随着“谷子经济”的火热,广西的谷子主营店铺迅速扩张,消费端越来越火,仅南宁百盛商场就集聚了12家“谷子”店。
消费端的火热驱动产业链条的完善。广西数字动漫产业潜力巨大,拥有动漫游戏企业近800家,且钦州灵山县、玉林北流市等地集聚着数十家规模以上玩具制造企业,曾为海外品牌代工生产海量玩偶,天然具备发展“谷子经济”的产业基础。
面对新的市场机遇,广西这些企业挣到“二次元”的钱了吗?
记者来到灵山县的一家“谷”企——广西灵山力宏科技有限公司,会议室里一整面墙的玩具陈列瞬间抓住记者目光:迪士尼玩偶、盲盒等错落有致,折射出浓郁的“谷子”文化氛围。
“这款遥控车是我们的爆款设计,现在上海、香港等地的迪士尼乐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该公司总经理杨贺平自信地说。
这家总部位于广东东莞的企业,不仅为迪士尼提供从设计构思到量产交付的全链条服务,更将海绵宝宝等顶流IP纳入授权矩阵。
更引人注目的是,每年这家“谷”企都有超200款原创设计被迪士尼选中,这些从图纸走向全球货架的创意单品,正成为“谷子”市场的爆款。
泡泡玛特的爆火,让这家公司看到,为原创IP买单的时代已经到来。
事实上,这家公司早已开始布局原创IP战略。
“现在时机已经成熟,我们正计划打造自己的原创IP。”杨贺平告诉记者,“从创业第一天起,研发原创IP就写在公司的规划里,这是从未动摇的方向。”
力宏科技的突围并非个例。目前,灵山县已集聚玩具制造企业800多家,年产值约30亿元,正以玩具全产业链为核心,打造综合性玩具产业新城,培育了多个集研发、生产、展示、销售、出口为一体的玩具制造产业基地。
在位于南宁的广西文创大厦,另一家公司正探索“谷子经济”与文旅产业的融合新路径。
“你看,这是以数十片甲胄片拼出绣球轮廓,甲胄与绣球的造型形成奇妙碰撞。”在广西珩崭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梁宇阳向记者展示了一款“琐子玲珑球”,“设计灵感源于广西壮族绣球与二次元爱好者喜爱的甲胄文化。”
2020年返乡创业时,梁宇阳抢抓机遇,瞄准“谷子经济”与文旅融合这个新赛道。
“广西有壮锦、绣球等独特的地域文化,但在Z世代中缺乏年轻化的表达载体。”梁宇阳筹划借力“洛天依”“蔬菜精灵”等IP,开发更多具有广西特色的“谷子”产品,“希望通过年轻人喜欢的头部IP带动广西的地域性IP。”
今年广西三月三期间,珩崭公司邀请虚拟歌手洛天依穿上壮族服饰亮相民歌湖歌会,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
当天,同步开启的“洛天依谷子快闪”线下市集里,闪卡、吧唧、亚克力立牌等1万份洛天依周边文创产品,仅用半天售罄,创下60余万元销售额。
这场破圈展现出“谷子”消费的一个新趋势:Z世代的“谷子”消费早已超越单品购买,转向场景化的兴趣聚合。
去年9月,广西文旅与游戏《光与夜之恋》联动,开启街区更新尝试,借助“谷子经济”聚合Z世代兴趣场景。
南宁市百盛商场B馆的探索也颇具代表性。商场不仅开辟专区打造常态化二次元市集,定期举办宅舞展演、cosplay签售等活动,还联动餐饮商户推出主题套餐与打卡福利,构建起集社交、娱乐、消费于一体的沉浸式场景,成为二次元爱好者的热门聚集地。
当前,梁宇阳正筹划着结合广西地域IP和动漫、小说等IP,搭建一个新的消费场景,“后期我们计划引进《剑来》这部小说IP,在南宁市民生码头设置水上滑板等特色的项目,让游客乘上水上滑板,穿上古装,体验御剑飞行的感觉。”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谷子”:从集邮、集卡到如今的潮玩盲盒和二次元周边,本质都是为情绪价值买单。广西“谷”企正立足自身优势,找准市场需求,以原创之力破局,在千亿级市场的浪潮中,找到独具特色的突围之路。(记者 田希霞 郭亚琼 李家州 潘彦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