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北壮刺绣走出深山-新华网
新华网 > 广西 > 正文
2025 07/16 10:22:34
来源:广西日报

让北壮刺绣走出深山

字体:

  原标题:让北壮刺绣走出深山

  “杨大姐,我又来啦。”7月14日9时,龙胜各族自治县瓢里镇思陇村阳光明媚,身着西部计划志愿者“红马甲”的桑林瑞,走进村民杨月英的家门,开始拍摄新一期的刺绣视频。这个总带着憨厚笑容的小伙子,如今已成为镇里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操盘手”。

  2024年6月,从华南理工大学毕业的山西小伙桑林瑞决定:推迟硕士研究生入学,报名参加西部计划志愿者,“要用一年的时间,去做一件值得的事”。当年8月,他来到广西,成为瓢里镇平安法制办公室一名工作人员、平岭村包村队员。

  瓢里镇聚居苗、瑶、侗、壮、汉五个民族,“去了解每个村不同的文化,做不一样的工作,让我收获不小。”在完成日常工作的同时,桑林瑞总爱跟着同事走村入户,体验生活。

  2024年10月,镇上举行鱼宴节活动,一个摊位上摆放的北壮刺绣吸引了桑林瑞的注意。龙胜北壮刺绣制作技艺是桂林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当时在场展示的,正是北壮刺绣制作技艺的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杨月英。

  “第一次见到杨大姐的作品,就像看见了我奶奶绣的龙凤鞋垫。”桑林瑞回忆道。此后,无论是文化下乡、节日庆典,还是研学课堂,桑林瑞总能看见杨月英宣传北壮刺绣技艺的身影。

  桑林瑞介绍,他们每次见面,杨月英都很开心,不是掏出刺绣新品,就是聊她的推广新点子。于是,习惯敲键盘的桑林瑞也开始走进绣房,拿起花针,跟杨月英学习平绣、锁绣、打籽绣等技艺,在飞针走线间感受指尖的魅力。

  有一次,杨月英提到一个想法:希望把自家堂屋改成北壮刺绣博物馆。这话一下子戳中桑林瑞的心,这是他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的转折点。从那以后,他不仅入户跟“绣娘”学习老针法、经典图案等刺绣基础知识,还积极跟着镇里的宣传干事,用镜头和文字记录她们的故事。他们拍摄了近100G的视频素材,制作成系列短视频在网络平台播放,获得超过20万的点击量,也因此受到媒体的关注。

  桑林瑞还通过演讲比赛等活动,宣讲他与北壮刺绣之间的故事。不知不觉,他在镇里小有名气。有一次去街上吃米粉,米粉店老板娘对他说:“小伙子,你的那个演讲说得真好,就是要让大家都知道咱们的北壮刺绣!”

  通过新媒体宣传,“酒香”传出了深巷子。如今,每年的寒暑假以及非农忙时节,杨月英都会开班授课,每期学员可达60余人。

  一年的西部计划志愿服务即将到期,桑林瑞拿到了学校推免就读硕士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他表示,自己还会尽一名“瓢里人”的责任,继续做好“连接者”,讲好瓢里镇的文化故事。(记者 潘剑)

【纠错】 【责任编辑:陈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