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晒不是“裹粽子”过度保护变负担-新华网
新华网 > 广西 > 正文
2025 07/16 10:17:01
来源:南宁晚报

防晒不是“裹粽子”过度保护变负担

字体:

  原标题:防晒不是“裹粽子”过度保护变负担

  专家支招:选对产品、按需防护、避开误区,让皮肤安全度夏

  炎炎夏日,戴宽檐帽、穿防晒衣、戴口罩“三件套”成了不少市民的出行标配。同时,防晒霜、防晒伞等产品在商超、电商平台持续热销,防晒俨然成为夏日生活的“重头戏”。那么,防晒是否“裹得越厚越好”“买得越贵越灵”?过度防晒又会带来哪些问题?对此,记者采访了皮肤科专家,梳理夏日防晒指南。

  防晒产品卖得火 市民选购有烦恼

  进入夏季,防晒产品迎来了一年一度的销售旺季。近日,记者走访市场发现各大美妆店的防晒专区被围得满满当当,防晒霜、防晒喷雾被摆在最显眼的货架上,导购员们忙着吆喝:“这款高倍防晒还防水,去海边玩最合适!”“这款清爽不油腻,不要错过!”

  据南宁百盛朝阳店相关负责人透露,入夏后防晒霜销量一路飙升,某品牌一款防晒霜仅6月底的一周就卖了100多支。在电商平台首页推介的也是各类防晒用品,五花八门的介绍和“一路狂飙”的销量吸引着消费者不停下单。

  不光是防晒霜,防晒衣、宽檐帽也成了“香饽饽”。朝阳商圈的防晒服饰店里,多种款式让人眼花缭乱:简约纯色款适合通勤,卡通图案款讨小朋友喜欢,带透气孔的“黑科技”款宣称“防晒不闷汗”。户外用品店店主指着货架上的产品说:“带颈帘的帽子和带帽兜的防晒衣,能把脖子、手腕这些‘小角落’都保护得很好,因此销量一直不错。”

  选对产品是关键 按需匹配才靠谱

  入夏后防晒霜热卖,市民李女士却犯了愁:“每年夏天都跟风买一堆防晒霜,这个说太油,那个说防护不够,钱花了不少,合适的没几个。”

  “选防晒产品,不用一味盯着高价、高倍的买,关键是得跟自己的肤质和使用场景对上号。”广西妇幼保健院皮肤科负责人、副主任医师金芝聪点出了选购防晒产品的核心。就拿防晒霜来说,看懂指数是关键。“SPF值是UVB的‘克星’,能防晒伤;PA值专克UVA,能防晒黑和老化。”金芝聪解释,“日常上班上学,SPF20~30、PA+++就够用;要是去爬山、海边,就得选SPF50+、PA++++的防水抗汗款,每隔2~3小时补涂一次,不然防晒效果会‘缩水’。”

  肤质不同,适合的防晒霜也不一样。“干性皮肤的人,选带玻尿酸、神经酰胺的乳霜状防晒产品;油性肌或者爱长痘痘的,就找无油配方的凝胶或涂改液状产品。”金芝聪特别提醒敏感肌人群,“优先选含氧化锌、二氧化钛的物理防晒产品,或者标着‘温和低刺激’的化学防晒产品。”

  遮阳帽、防晒衣、防晒伞这些“硬防晒”产品的选购也有小窍门。金芝聪建议:“防晒帽要挑选编织紧密的聚酯纤维或棉质款,帽檐至少得有7厘米,才能把脸颊、额头都护住。防晒衣则要认准UPF50+的标识,材质选锦纶、涤纶的,防护效果好。”至于防晒伞,金芝聪支招:“优先选UPF50+的黑胶、银胶涂层伞,防晒力靠谱。伞骨得挑8骨以上的加固款,防晒又抗风。”

  过度防晒藏隐患 平衡防护是王道

  为防晒“全副武装”的市民日益增多,尤其骑电单车人群,防晒帽、防晒衣、口罩、手套一应俱全,被戏称为“移动的粽子”。市民王小姐调侃,南宁阳光毒辣,不裹紧怕晒黑,可捂太严又闷得慌,汗流如洗澡。

  然而,过度防晒暗藏健康隐患。金芝聪提醒,皮肤长期处于闷热潮湿环境,易滋生细菌,诱发痤疮、毛囊炎,还可能破坏皮肤屏障,使皮肤敏感脆弱。更重要的是,人体90%的维生素D靠紫外线照射合成,过度防晒会影响钙吸收,增加儿童佝偻病、成人骨质疏松风险。高温天裹太严还影响散热,可能导致体温过高、脱水,老人、小孩及心肺功能较弱者需警惕中暑。

  一些错误防晒观念也需纠正。不少人认为阴天无需防晒,还有家长觉得小孩晒太阳可以补维生素D因而不用防晒,这些观念都会伤害皮肤。金芝聪解释,UVA穿透力极强,能穿透云层和玻璃,阴天也会损伤皮肤。儿童防晒更关键,其皮肤娇嫩,受紫外线伤害比成人更大。

  他建议,6个月以下婴儿避免用防晒霜,以物理遮挡为主;6个月以上孩子可搭配儿童专用防晒霜,重点防护脸、颈、手背等暴露部位,且要避开紫外线最强时段外出。若孩子在海边等场景不慎晒伤,需科学处理:轻度晒伤发红发烫,用冷水湿敷或涂芦荟胶缓解;中度晒伤红肿脱皮,要加强保湿,必要时抹弱效激素药膏;重度晒伤起水疱且伴有发热头晕,需立即就医,切勿自行挑破水疱。(记者 罗颢)

【纠错】 【责任编辑:陈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