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倡导家庭教育新理念从“教育孩子”到“共同成长”-新华网
新华网 > 广西 > 正文
2025 07/15 08:59:20
来源:广西日报

广西倡导家庭教育新理念从“教育孩子”到“共同成长”

字体:

  原标题:广西倡导家庭教育新理念从“教育孩子”到“共同成长”

  七月的八桂大地,暑气正盛,灵山县平南镇北峡村的池塘边,欢呼盖过了炎夏的燥热。县医院护士黄修芸指着模拟人偶耐心讲解:“心肺复苏按压深度,就像你们的小拳头那么厚,记住是5厘米!”30多个孩子轮流上前认真学习,家长们则在一旁积极配合。

  巾帼志愿者手把手演示抛救生圈、利用长竿长绳拉拽“落水者”的技巧。家长黄骏骅看着孩子专注的模样,忍不住感慨:“孩子学会自救互助,遇危险先喊大人,这课上得值!”

  这个暑假,广西依托全区1.5万余所社区(村)家长学校,以“八桂家教直通车”为纽带,打破传统家庭教育边界,通过多彩活动推动“教育孩子”向“家庭共同成长”理念转变。在这样的活动中,家长们不仅看到了孩子的成长与进步,也从中学习到了如何更好地与孩子沟通、如何引导孩子应对各种情况,实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共同学习、共同进步,让参与的家庭都在这个过程中收获满满。

  空间拓展:生活即课堂,处处皆教育

  蝉鸣里的安全课、法庭上的成长课、科技展厅里的传承课、景区里的亲子绘画课……假期里,广西的家庭教育课堂已从“面向家长”转向“亲子共享”,正从固定场所走向生活的各个角落。各地妇联组织围绕“安全防护、亲子陪伴、习惯养成”等主题,推出防溺水、防性侵、亲子阅读等特色课程,形成“固定阵地+流动课堂+线上平台”三维教育网络。

  7月3日,记者走进南宁市青秀区金洲社区家长学校,只见活动室里,家长与孩子们围坐一圈,在家庭教育指导者周玲的引导下,通过亲子游戏互动,打开孩子心扉,学会换位思考。金洲社区家长学校副校长谭聚春介绍:“平时是周四家长课堂,暑期就开设亲子课堂,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学习成长。”

  在贺州市八步区人民法院,一场“校园故意伤害案件”模拟庭审上,25组家庭分别扮演法官、公诉人、被告人……当“小法官”宣读“判决书”时,旁听席上的家长和孩子聚精会神,随着“案情”推进时而蹙眉沉思,时而点头认同。家长廖女士感慨:“看到孩子这么认真对待规则,还能清晰说出‘法律依据’,特别受触动,我以后一定要做好榜样,和孩子一起守规矩、明事理。”这场妇联与法院、社区家长学校联办的“法治+家风”课程,让抽象的法律条文成为亲子共学的鲜活教材。

  玉林市则把家风传承搬进了人工智能创新赋能中心和科技馆。36个“玉工家庭”不仅聆听了家风宣讲,还感受了家乡科技发展的魅力,观看了科技狗表演,体验了科学生活小实验……系列活动让他们度过难忘的科技之旅,也感受到别样的关爱。

  “我们不仅要让家长‘有地方可去’,更要‘有方法可用’;不仅要让孩子‘有东西可学’,更要‘有快乐可享’。”自治区妇联家庭和儿童工作部负责人介绍,今年广西专项投入186万元升级200所家长学校,线上“八桂家教直通车”小程序的700多个课程视频,更让田间地头的父母扫码即学——生活万象,皆成教育现场。

  队伍革新:专业引领,全员参与

  近日,在防城港峒中镇,山歌伴着童声飞扬。“金花儿开要自爱,遇到危险大声喊!”“爱心妈妈”把防性侵知识编进歌谣,孩子们跟唱如清泉叮咚。随后,该市妇幼保健院医生潘月金用动画向孩子讲解心理健康,民俗与科普无缝衔接。

  在广西,一支由“专家智库+专业讲师+志愿者”组成的多元化家庭教育队伍,正通过“八桂家教直通车”“五进五送”活动,将科学育儿理念送入千家万户。

  顶层设计上,自治区妇联凝聚高校及科研机构专家组成智库,开展深度课题研究与高端培训;市县层面,“千名家庭教育指导者培育计划”在两年内,培养了1000名专业讲师,其中245人获聘首批“广西家庭教育指导者”;在基层,由社区网格员、儿童主任、“五老”等组成的2.8万名志愿者队伍,将家庭教育服务延伸到每一个角落。

  为确保队伍的专业水准,广西创新“以考促学”机制:家庭教育指导者每年须完成40学时继续教育,通过案例督导、模拟授课等实战考核才能持证上岗。仅今年上半年,全区就开展了23场指导者培训,1200余人通过考核。

  “孩子叛逆不是故意作对,是自我意识在成长。”近日,在钦州市博物馆永福戏楼家长学校,广西家庭教育研究会专家陈俊的讲座《焦虑时代下的父母教养之道》座无虚席。家长们认真记录,课后更将陈老师团团围住,求解“孩子手机成瘾”等教育难题。

  各地还创新机制激发队伍活力。钦州市举办“家庭教育讲师大比武”,将优胜课程制成“微课包”广泛推广;象州县开展“象阳之家”评选,表彰优秀家庭教育志愿者,吸引更多人参与其中;桂林市试点“家长学分制”,将参与家长学校学习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形成了“专业引领、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

  协同共进:汇聚合力,共育未来

  防城港市东海湾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韩阳对暑期里家长学校的一幕记忆犹新:“孩子们通过显微镜看到洋葱细胞时的惊呼声,比任何说教都有力量!”今年夏天,该社区20个“双报到”单位主动认领特色课程,党员志愿者带领孩子探索科学奥秘、开展“田园小农夫”实践活动。截至目前,服务公益暑假班472人次,提供志愿服务超2871小时。

  这正是广西家庭教育“妇联搭台、多方唱戏”协同机制的生动体现。

  教育、司法、卫健、文旅等部门各展所长,将家庭教育变为“大合唱”。今年上半年,全区各级妇联联合多部门开展活动1532场,暑期协同效应更加显著:公安干警传授防诈技巧、医护专家普及健康知识、文旅部门开放活动场所、学校老师参与课程设计,全方位滋养家庭成长。

  协同力量进一步向基层延伸。河池金城江区妇联联合公检法司编印的《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家庭保护手册》成抢手货,手册将防溺水、反诈等知识编成儿歌、情景剧脚本,通俗易懂;防城港推广“金花护‘未’”模式,组织专业人士走进边关小学开展心理辅导、国防教育,“爱心妈妈”与孩子结对,用“找家规”游戏传递家教理念;在柳州市,“家校社共育联盟”吸纳了图书馆、科技馆、非遗馆等20多家单位,开发出“非遗传承中的家风教育”“科技馆里的亲子实验”等特色课程。

  从“育子”到“共育”,广西的家庭教育实践正悄然改变着无数家庭。当家长学会倾听,当孩子乐于分享,这些微小的改变正汇聚成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记者 蒋予昕 通讯员 唐婧 陈彦臻 实习生 李敏)

【纠错】 【责任编辑:陈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