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宁7月13日电(记者黄浩铭)12日,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党史研究室、百色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华南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联合主办的“边疆治理与中国式现代化”学术研讨会在百色举行,100多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边疆治理与中国式现代化展开深入研讨。
专家学者们在主旨报告会、分论坛和主题报告会上的交流发言既有从党史党建、民族理论、法治建设等维度勾勒了边疆治理的宏观框架,又有对广西边疆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治理实践的微观探索和对内蒙古、新疆、吉林等地边疆区域治理经验的提炼。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陈金龙认为,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边疆治理对中国式现代化提出了诉求,边疆治理为中国式现代化创造条件特别是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边疆发展程度成为衡量中国式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准。
广州商学院党委书记唐明勇认为,广西可将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转化为边疆治理的“柔性纽带”,推动花山岩画、铜鼓等文化符号成为可触摸、可体验化的文化资源;精神层面,借助教育、节庆、数字技术等方式,深化“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理念;实践层面,以文化交流带动经济合作与社会和谐,探索边疆治理的“广西方案”。
与会专家认为,边疆地区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支点、文明交融的重要窗口、区域合作的前沿阵地,是国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边疆研究关乎国家主权和国家安全,是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关键领域。本次研讨会的召开对维护和守护祖国边疆安全具有战略意义;对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具有实践意义;对加强边疆学深入探讨、深化研究具有理论意义;对进一步发挥党史存史资政育人作用具有现实意义。(完)
【纠错】 【责任编辑:陈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