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水河畔新风劲吹——从“国字号”荣誉看合山市精神文明建设实践-新华网
新华网 > 广西 > 政务信息推广 > 正文
2025 07/04 12:57:01
来源:新华网

红水河畔新风劲吹——从“国字号”荣誉看合山市精神文明建设实践

字体:

  红水河畔,文明之花次第绽放。今年5月,合山市岭南镇里兰村荣获“全国文明村镇”,国家税务总局合山市税务局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单位”称号,红水河畔再添“国字号”荣誉,映照着合山深耕文明沃土的坚实足迹。

  近年来,合山市以文化浸润塑形铸魂,以移风易俗破旧立新,以志愿服务温暖人心,让文明馨香渗透城乡角落。

  夜幕初临,岭南镇里兰村文化广场霓虹闪烁。杨村屯的蒙彩霞正领着二十多名村民排练新舞步,汗水与笑意交融。“多亏村舞大赛,让我这‘舞蹈小白’也能站上领奖台!”去年她带队在村舞大赛中获得三等奖,带动了越来越多的舞蹈爱好者加入其中。白天,她们在田间辛勤劳作,傍晚便不约而同地聚到广场。舞步起落间,是对丰收的喜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新时代农民精神风貌的昂扬展现。

  里兰村的蜕变,是合山市以文化浸润城乡的缩影。近年来,合山市将文化设施建设与乡土特色结合,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农家书屋等阵地,创新开展“理论宣讲+壮师剧”“村BA+民族团结”等特色活动。2024年以来,合山市累计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2000余场,惠及11.5万人次。

  走进北泗镇新型公共文化阅读空间,农业技术、文学经典等书籍琳琅满目,不少村民正在阅读。“农闲时捧书细读,精神头更足了。”村民陈小艺说道。文化如细雨,无声浸润,文明种子在百姓心中生根发芽,精神家园日益丰盈。

  文化育人,更需新风引领。谈起河里镇马安村的变化,该村党总支部副书记谭罗言坦言:“红白事比阔气、讲排场的少了,厚养薄葬的多了,群众的生活方式越来越文明健康。”通过推行移风易俗“五个统一”工作法、成立红白理事会,马安村的风气明显有所改善,村民思想观念发生转变,陈规陋习在春风化雨中悄然消融。

  移风易俗的实践,正在合山多点开花。近年来,合山市创新打造“合美乡风 文明光热城”品牌,将移风易俗“五个统一”工作法纳入村规民约,创作快板、三字歌等通俗易懂的宣传作品,常态化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用群众身边的榜样积极引导,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孩子的成绩提高了,性格也开朗了,我们做家长的省心多了!”北泗镇屯山村学生家长覃美洁提起村里的“放牛娃的春天”公益课堂,赞不绝口。这个由合山市税务局志愿者发起的项目,不仅辅导孩子们功课,更通过心理关怀和兴趣培养,让留守儿童的心灵不再“留守”。两年多来,130期课堂、3800余人次的陪伴,志愿者们用点滴行动诠释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在合山,志愿服务已成为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载体。23419名注册志愿者、419个志愿服务团体,通过1.2万场次志愿服务活动,将文明的种子播撒到城市的每个角落。他们不仅为特殊群体送去温暖,更在润物无声中传递着文明理念,让互助互爱成为城市的精神底色。11.5万人次的受益群众背后,是一座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

  文化广场的欢快舞步、农家书屋的琅琅书声、红白新规的新风尚、公益课堂的欢声笑语,红水河畔处处诠释着文明的底色。“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文明单位”的荣光,是过往深耕的见证,更是新征程的号角。合山这座“光热之城”,将以务实行动持续擦亮文明底色,奋力书写让人民笑容更灿烂的幸福答卷。(罗姗姗)

【纠错】 【责任编辑:陈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