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宁7月3日电(记者杨驰)北部湾畔,夏日骄阳下的平陆运河建设现场,一幅火热的施工场景映入眼帘。现场一面面党旗高高矗立,全线近2万名建设者坚守岗位,全力推进平陆运河建设,一条世界级运河正徐徐展现。
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骨干工程,平陆运河全长约134.2公里,从广西南宁横州市西津库区平塘江口出发,经钦州市灵山县陆屋镇沿钦江进入北部湾。运河建成后,将为我国西南地区开辟一条由西江干流向南入海的江海联运大通道。这项举世瞩目的“世纪工程”背后,隐藏着众多“中国智造”密码。
在广西平陆运河建设指挥调度中心,工作人员正在查看数字孪生平台。新华社记者 杨驰 摄
在平陆运河建设指挥调度中心,一块巨大的屏幕上显示着建设管理、智慧工地、综合监控等相关信息。轻轻一点鼠标,运河的建设细节可一键掌控。
“我们正在建设两条运河,一条是有形的陆上运河,一条是无形的网上智慧运河,构成‘数字孪生平陆运河’。”平陆运河集团科技信息部部长闫强自豪地说,这也是全国首个全生命周期的智慧运河,凝聚了智慧运河党员突击队所有成员的心血。
在数字孪生平台上,承载的模型构件数量可超亿级、复杂流域水系模拟范围达1万平方公里、船舶六自由度数学模型精度大于95%……一个个行业领先的数据背后,是党员突击队队员们日夜奋战的结果。
在广西平陆运河建设指挥部,工程管理人员正在讨论项目实施细节。新华社记者 杨驰 摄
运河一天不通航,全员一天不松懈。这是刻在每一个平陆运河建设人心中的信念。“遇到技术难题,我们突击队的党员同志都是带头冲锋,主要认领‘硬骨头’。”闫强说,为了突破一个个技术难题,集团很多技术人员都是长期扎根在建设一线,牺牲了很多陪伴家人的时间。
钟林斌是智慧运河党员突击队成员之一,但更为大伙儿熟知的,是他有两个“运河宝宝”——一个是他到平陆运河工作后生下的闺女宝宝,另一个是他为之奋斗的平陆运河“宝宝”。
为了及时获取相关技术参数,他一直都泡在施工现场,几乎每个施工员都认识“钟工”。为了不耽误丈夫的工作,妻子黄艳华总是找机会带着女儿去运河看望钟林斌。
“能看着女儿和运河一起成长,是我最大的成就感。”钟林斌说。
广西平陆运河马道枢纽施工现场。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在平陆运河的青年枢纽施工现场,一大早,平陆运河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潘剑又带着团队成员来到省水船闸查看项目进展。作为在建内河规模最大的省水船闸,船闸创新性地采用三级省水池组合式布置形式,较常规船闸可省水63%。一年省水量约10亿立方米,可供1万个家庭一年的用水。
船闸的安装是项目的关键环节之一,而近百吨的门叶安装却要求偏差在毫米级别。“我们早中晚都要盯在现场,昼夜的温差都可能导致安装偏差的超标。”潘剑说,为了工程高质量完成,党员突击队的工程管理人员都是在现场同吃、同住、同劳动,没有一个人叫苦。
潘剑与团队制定“三同法则”——同温、同仪、同测,最终将偏差锁定在0.3毫米以内,成功“驯服”了这头“钢铁巨兽”。
在广西平陆运河青年枢纽,潘剑(右二)和团队成员正在巡查施工现场。新华社记者 杨驰 摄
“集团党委发挥‘平陆战队 开河先锋’党建品牌的示范带动作用,增强运河建设全线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平陆运河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建设。”平陆运河集团党委副书记顾黎介绍。
通江达海,向海图强。在这座“世纪工程”上,每一个党员建设者都用拼搏奋斗,镌刻下属于新时代的担当使命。(参与采写:华峻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