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宁5月28日电(陈婕、李心)“丹霞之魂”的八角寨、“中国最佳漂流胜地”的五排河峡谷漂流、血战湘江长征历史步道……地处湘桂交界的广西资源县,山清水秀,石奇林幽,既拥有雄奇的丹霞地貌,也有秀美的喀斯特山水,还有红军长征过资源的红色历史。
近年来,广西资源县将生态优势与休闲农业、红色文化、乡村旅游深度融合,从保护生态到发展康养经济,从单一伐木到林下掘金,打造了独具特色的休闲农业品牌,在桂北山区奏响生态经济协奏曲。
休闲农业:农旅融合,绘就田园新画卷

航拍“资水丹霞”田园综合体。(资源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5月的资源县山色如黛,风光缱绻。漫步在位于资源县中峰镇大庄田村抱财丘的资源丹霞田园综合体,1.5公里的大红提观光长廊如彩带蜿蜒,红提藤蔓满枝翠绿,青瓦白墙的小楼在荷塘边错落有致,平坦的水泥路在村内穿梭。
每到红提成熟季,游客从四面八方赶来,穿梭于藤蔓之下,采摘红提,拍照打卡。

大庄田村种植的红提。(资源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在村中的菜园子咖啡露营基地里,帐篷间飘散着咖啡与烧烤的香气,三五成群的游客结伴游玩、喝茶、畅聊。
“菜园子咖啡项目由村集体公司运营管理,村民参与规划、建设、运营,收益留村、村民共享。”抱财丘生态农业旅游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勇介绍,公司每年拿出利润作为村民分红资金,如果效益好,分红会更多。
目前,大庄村内已建成骑行步道、露营胜地、五星级农家乐等,将“露营经济”与中峰漂流、田园采摘等体验活动相联动,形成“春赏花、夏避暑、秋摘果、冬泡泉”的全季旅游链。
大庄田村探索乡村发展新路径,是资源县积极打造休闲农业的缩影。近年来,资源县先后出台《资源县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创建实施方案》《资源县休闲农业发展规划2022—2026》等政策文件,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随着新业态的蓬勃发展,资源县水果产业全产业链产值13.36亿元,休闲采摘、田园畅游、康养度假、研学等休闲农业产值4亿元。打造了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大庄田村等七大乡村旅游集聚区和9条休闲农业精品旅游线路,培育了广西星级农家乐10家、精品民宿70余家。据统计,资源县休闲农业对农业主导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贡献率为29.95%。
康养旅游:生态赋能,打造康养新胜地
夏季,距离资源县城10余公里的里山森谷景区静谧而清凉,听流水潺潺、虫鸣鸟语,不少游客从城市来到山里,深度体验山谷生活,感受独属于夏日的清幽。
“这里有湖泊、温泉、瀑布、溪谷、梯田、竹海、原始森林、高山草甸等诸多旅游元素,项目一经推出就大受欢迎,2024年接待游客2.3万人。”里山森谷项目负责人介绍。
目前,里山森谷已经建成集吃、住、游、娱、育、购等要素于一体的文体旅综合体,游客来此可以体验木屋民宿、营地餐厅、青年旅社、山地运动中心、巨石乐园等设施,还配套了山地运动、登山、徒步、攀岩、索道、飞拉达等活动。

资源县八角寨景区丹霞风光。(资源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资源县,拥有以“世界最美漂流基地”五排河、“华南第一漂”资江为代表的世界级漂流资源,以“世界丹霞之魂”八角寨为代表的丹霞地貌精华,以大庄田村为代表的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长征步道为代表的红色旅游线路,以山歌、河灯、油茶为代表的苗瑶少数民族文化,这里堪称避暑康养、度假休闲、研学培训的绝佳胜地。
近年来,资源县依托自身资源优势,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强化服务功能,打造宜居、宜游的康养业态。

游客在资源县体验峡谷漂流。(资源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游客在资源可以领略‘世界丹霞之魂’八角寨的独特魅力,在古木冲丹霞绝壁上玩飞拉达,品悬崖咖啡,在‘世界最美漂流基地’五排河戏水避暑,还可以走进少数民族聚集地五排三乡,尽享惊喜不断的长桌盛宴,探索河灯歌节。”资源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盛情邀请八方来客到资源感受独特体验。
林下经济:点绿成金,铺就增收致富路
走进资源县中峰镇八坊村的林下药食同源中药材示范区,山坡上林木茂盛,林下,玉竹、黄精、石菖蒲、白芨等中药材旺盛生长,工人们在林间忙碌着,一幅生态秀美的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画卷正缓缓铺展。
据了解,这个示范区总面积2247亩,由桂林聚晖生态农林开发有限公司于2023年创建成功。该基地被认定为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广西第一批中药材示范基地、广西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孵化培训基地,纳入《桂林市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重点建设基地。
在示范区成立后,带动当地群众大力发展壮大资源县特色道地药材,通过务工、土地流转、技术指导、帮助销售产品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常年和季节性提供就业岗位8000个,联农带农1300多户,切实增加农户收入。

在玉竹种植地中,工人们正在井然有序地挖地种苗。(莫京霖)
近年来,资源县凭借丰富的林地资源,将目光投向林下经济,积极探索绿色发展、产业富民的新路径。这一举措成效显著,该县先后获评自治区中药材种植示范县、自治区首批林下经济示范县。
为充分盘活森林资源,引导林业适度规模经营,资源县构建“企业出题、院校解题、政府助题”模式,搭建“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与修正集团、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大力推广智能栽培技术。近两年来,全县累计举办技术培训42场,培训人数达1100余人次,为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
截至2024年底,资源县林下经济发展面积已达86.75万亩、产值13.5亿元,惠及林农1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