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非遗记忆 厚植文化底蕴——广西金秀历史文化保护与发展观察-新华网
新华网 > 广西 > 正文
2025 05/23 19:06:58
来源:新华网

留住非遗记忆 厚植文化底蕴——广西金秀历史文化保护与发展观察

字体:

5月11日,俯瞰广西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县城,青山叠翠与城市楼群相互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城市画卷。龙涛 摄

  这里有“多彩瑶山文明史、悠久药浴传承史、深厚民族交融史”,璀璨的瑶族文化铸就了大瑶山的精神图腾;这里“云海漫古道,药香沁深谷”,“世界瑶都”的文脉生生不息;这里以“青山为底,文化为魂”,践行“两山”理念,绘就文旅康养产业发展蓝图,打造民族文化、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交融的实践高地。

  走进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一幅传统文韵与现代文明相得益彰的诗意画卷徐徐铺展。

  守护根脉:从“深山绝唱”到“百花齐放”

  金秀瑶族自治县地处广西中部偏东的大瑶山主体山脉,作为全国最早成立的瑶族自治县,拥有盘瑶、茶山瑶、花蓝瑶、山子瑶、坳瑶5个瑶族支系,瑶族同胞迁徙到此已经有800多年的历史,这里不仅是生态秘境,更是瑶族文化基因库。

5月12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瑶族织绣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赵凤香在工作室为小学生讲解纹样织法。

  瑶凤凰瑶族织绣工作室内,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瑶族织绣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赵凤香正指导两名学徒绣制纹样。“每个纹样都代表不同瑶族支系的特色,年轻人要学会用针线记录。”她指着绣片上象征大瑶山的三角纹说道。

  2018年,赵凤香的工作室被自治区妇联命名为“全区居家灵活就业示范基地”,工作室累计免费培训5000余人。如今,不少学员已成为织绣能手,能够独立开店经营瑶族织绣产品,实现增收致富。

  在瑶族艺术中心剧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盘金海正排练黄泥鼓舞,鼓声浑厚,舞步粗犷。“以前全村只有几个老人会打全套鼓,现在连小学生都会跳基础舞步了。”盘金海擦拭着祖传母鼓,斑驳的鼓面刻满了岁月印记。自2014年起,他带着黄泥鼓舞走进校园、村寨开展常态化教学培训和展演,足迹遍及上海、广东、湖南等地。

5月10日,在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六巷乡六巷村下古陈屯,几名瑶族村民在跳黄泥鼓舞。谭凯兴 摄

  保护不止于传承人。金秀瑶族自治县文化馆内,非遗中心主任叶明锋展示着最新数据:“我们搜集了300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项目、4150项资源信息。”由于瑶族没有文字,许多技艺曾面临失传风险。如今,当地已建成“瑶族服饰生产性示范户”“瑶族织绣技艺生产性示范户”,完成瑶族舞香龙、瑶族香哩歌、瑶族黄泥鼓舞等6个传习基地建设。

  传统文化永续发展,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顺时应势、推陈出新。

  近年来,金秀实施“文化活化故事化”“文化润景”行动,广泛开展“戏曲进乡村”“送戏下乡”、文化进万家、文艺大展演等文化惠民活动200余场次;将瑶族文化元素融入金秀红茶礼盒、药浴、手机壳等文创设计中;将织绣技艺、瑶族民歌送进校园,“黄泥鼓操”作为全县中小学课间操全面普及;创排《黄泥鼓之恋》《白马将军》等剧目,让深山绝唱登上中国—东盟文化艺术周舞台。

《黄泥鼓舞之恋》剧照。金秀瑶族自治县文化馆 供图

  如今,在金秀的中小学校园,原生态民歌“香哩歌”“吉咚诺”等走进课堂,“飞越彩虹·瑶族童声合唱团”用歌谣传递传统文化;课间,学生手持黄泥鼓跳起“黄泥鼓操”(改编自国家级非遗黄泥鼓舞的课间操),民族文化在一个个腾挪、旋转、跳跃的动作间浸润下一代的心田。

  古“医”新生:传统瑶药焕发新活力

  瑶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积累中,形成了历史悠久、独具特色的瑶医药文化。金秀瑶族自治县拥有1351种药用植物,104种“五虎九牛十八钻七十二风”经典瑶药,构成了中国第二大中药材基因库,被誉为瑶药之都、中国瑶医药之乡。

  金秀依托大瑶山丰富的瑶药资源,不断传承和创新瑶族医药文化,瑶族医药被列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古老秘方正不断走进人们的视野。

金秀瑶医药特色康养中心。金秀瑶族自治县瑶医医院 供图

  金秀瑶族自治县瑶医医院康养中心的瑶医药博物馆内,陈列着多种瑶药植物标本,院长梁琼平手持着院内制剂介绍:“‘瑶药产后三泡颗粒剂’是获批准的瑶药院内制剂,目前已在全区各医疗单位推广使用。”

  作为一所公立二级甲等瑶医医院,金秀瑶族自治县瑶医医院康养中心设置有完善的瑶医药特色治疗体系,自成立以来,年平均接待国内外康养游客3万人次,其中瑶医药浴、推拿调理、瑶药拔罐等深受游客喜爱。

  瑶医药在保留独特文化基因的同时,也通过新技术新手段与现代生活方式相结合。

金秀瑶族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在产业园药材展厅开展瑶药研学活动。广西宏瑶生物科技股份公司 供图

  在宏瑶大健康产业园,经过萃取、浓缩、灭菌、收膏、配液、静置等18道工序的瑶浴产品正源源不断走下生产线。在传统瑶医药基础上,广西宏瑶生物科技股份公司开发了五大系列30多款产品,涵盖瑶浴、头疗、药食同源等全品类。“去年瑶医药产品销售额达6800万元,产品远销越南、马来西亚。”该公司研发总监韦开奖说。

  为推动瑶医药规范化、标准化发展,金秀设立大健康产业发展中心和瑶医药产业技术研究院,与广西中医药大学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设立“瑶医药传承与创新”专项硕士培养方向,从政策保障到人才培育为大健康产业发展护航。

  据统计,2024年,金秀大健康产业产值突破12.5亿元,形成“林下种药、山下制药、山中康养”全产业链布局。全县共注册登记康养服务市场主体863家,相关院企共研发出瑶药养生酒、瑶药茶、瑶药浴系列产品达40多种,全县瑶医药企业与国内外公司联合开设或输出金秀瑶医药康养产品连锁店达200多家,加快推动了“瑶医药”走出去的步伐。

  文旅融合:从“文化符号”到“文化生态”

  初夏清晨,金秀镇六段村6000亩连片高山茶园云雾缭绕。春茶采摘期已过,但茶农依旧忙碌。他们穿梭于一排排茶树间修枝剪叶、护理茶园,等待收获下一次“清香”。

  瑶乡的种茶历史悠久,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将金秀列为42个茶产区之一,金秀红茶在清代便是贡品。

六段村茶园。 金秀融媒体中心 供图

  如今,六段村村民住进“拉珈秘境”茶山瑶新寨,并依托金秀瑶韵茶业核心示范区、茶旅产业园及古瑶寨资源发展旅游产业,游客可在当地创建的瑶寨农创梦工厂内体验采茶制茶全流程。

  六段新村和古瑶寨已成为游客争相打卡的热门地点,2024年接待游客总量68.24万人次。六段村“茶集秘境”入选广西十大茶文化旅游线路,六段瑶寨农创梦工场和茶旅产业园成为“茶文旅”融合典范。

  千年茶香为文旅添彩。近年来,金秀把文化旅游融合高质量发展作为主线,积极探索文旅+非遗、+体育、+康养等新业态发展。

  “上刀山”“翻云台”、网红瑶族服饰大秀、智能机器人互动......今年“三月三”和“五一”小长假期间,金秀推出系列特色活动,将瑶族非遗绝技与现代科技体验深度融合,吸引区内外大批游客。

  “锦绣瑶山·五彩霓裳”瑶族服饰大秀璀璨绽放,非遗技艺赋能旅游新体验;六段村古民居“爬楼对歌”再现瑶族古老婚恋习俗,让游客身临其境感受瑶族风韵;盘王界景区依托在地文化推出“瑶山秘境”主题市集,引入非遗工坊、瑶药养生、高山茶咖等特色业态。

  数据显示,“五一”小长假期间,金秀累计接待游客21.22万人次,同比增长30.46%,实现旅游消费1.64亿元,同比增长29.61%。

金秀瑶族自治县圣堂山上盛开的杜鹃花。廖祖平 摄

  通过不断丰富拓展文旅消费新场景,打造处处有风景、时时有风情、餐餐有美食、四季皆养生的文旅生态,这座藏在深山的“世界瑶都”金秀,正以文化为魂、生态为基、产业为翼,书写着“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新时代篇章。

【纠错】 【责任编辑:陈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