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广西主场宣传活动举行-新华网
新华网 > 广西 > 正文
2025 05/22 11:02:02
来源:广西日报

2025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广西主场宣传活动举行

字体:

  原标题:2025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广西主场宣传活动暨中国—东盟青年绿色使者入桂行活动举行 万物共生 和美永续

  白头叶猴、中华白海豚、资源冷杉等一个个全球濒危物种在广西得以栖息繁衍、保护重生;经过中越双方共同努力,东黑冠长臂猿实现从发现之初不足40只到如今种群数量连年稳定增长……5月20日,2025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广西主场宣传活动暨中国—东盟青年绿色使者入桂行活动,在中越边境的广西邦亮东黑冠长臂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在地靖西市开幕,全面展示广西厚植生态环境优势、推动绿色发展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所取得的显著成效。

  本次活动以“万物共生 和美永续”为主题,旨在进一步凝聚中国与东盟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共识,深化生态环境科技等领域交流合作,积极服务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共享绿色发展新机遇,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全区各设区市、区直有关部门,行业协会、环保公益组织,以及有关国内外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参加活动。

  活动期间,与会领导和嘉宾共同为中国—东盟青年绿色使者颁发证书,鼓励青年力量积极投身到绿色发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中。在国际对话环节,来自国内外生物多样性研究机构、自然保护区、协会、企业代表分别围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合作机遇与挑战进行交流讨论。当天还举办了丰富多彩的生物多样性科普宣传、公众科普讲解等宣传展示活动,现场集中展出了中国和东盟国家生物多样性优秀摄影作品,展现生物多样性之美。

  据了解,广西作为中国唯一与东盟陆海相连的省区,既是面向东盟开放的前沿和窗口,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和中国南方重要生态屏障。广西的珍稀物种、濒危物种特有值全国排名第一,作物遗传资源总库存量、水稻品种数、野生稻种质资源均居全国之首。目前,广西全区已建立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地223处,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1151种,野生高等植物物种数1.0466万种,生物多样性丰富度居全国第三。2024年,广西发现了包括阳朔风筝果、百色壁虎、靖西楠在内的42个新物种。这些新物种的发现,不仅是科学研究的突破,更是广西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的生动印证。

  近年来,广西加强与越南等邻国以及有关国际组织之间的交流合作,成功实施多项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项目。中越两国携手合作,共同保护东黑冠长臂猿栖息地,使这一全球极度濒危物种实现了从发现之初的不足40只到如今种群数量连年稳定增长。

  北部湾涠洲岛布氏鲸群体是近岸型布氏鲸亚种种群在全球分布的新记录,也是中国近岸水域发现的首个大型鲸类群体,具有重要海洋生态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目前在这片海域监测到的布氏鲸数量已超过70头。被誉为“海上大熊猫”的中华白海豚,目前在北部湾三娘湾海域监测到超过360头。

  为科学引导公众科学文明观护鲸豚,构建生态友好型文明观护鲸豚理念,更好维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和海洋生态安全,5月20日的活动中,自治区生态环境厅还发布了《北部湾涠洲岛观鲸护鲸指南》《北部湾三娘湾观豚护豚指南》。两份指南均以“尊重自然、绿色发展、全民共治”为主线,从文明观赏、生态优先、全球联动三大维度,阐述了观鲸护鲸、观豚护豚的原则和要求。(记者 余锋 通讯员 李琴)

【纠错】 【责任编辑:陈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