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什么是博物馆? 这堂公益研学课超有“料”
博物馆到底是什么地方?它扮演着哪些角色?昨日,广西博物馆以“认识博物馆”为主题,推出了“5·18国际博物馆日”公益研学课,通过主题课程、沉浸式参观与趣味互动的方式,向青少年讲述新时代的博物馆故事。
研学课伊始,广西博物馆老师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博物馆的定义、主要功能、重要价值等内容,以及一些有趣的小知识。比如,中国的“博物”一词最早出现于《山海经》。在《汉书》中也有“博物洽闻,通达古今”的语句,意思是“通晓众物,见多识广”。而中国第一个由中国人独立创办的公共博物馆为南通博物苑,由晚清状元张謇于1905年创立。
那么,国际上是如何定义博物馆的?让大家感到惊讶的是,在1946年国际博物馆协会成立之初,博物馆的官方定义中还包括了动物园、植物园,以及保持永久展厅的图书馆。如今,博物馆不再“高冷”,更成为公众娱乐休闲的文化场所。国际博物馆协会也不断地根据时代变化,适时修改关于博物馆的定义。
目前关于博物馆的最新定义为:“博物馆是为社会服务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它研究、收藏、保护、阐释和展示物质与非物质遗产。向公众开放,具有可及性和包容性,博物馆促进多样性和可持续性。博物馆以符合道德且专业的方式进行运营和交流,并在社区的参与下,为教育、欣赏、深思和知识共享提供多种体验。”
初步认识博物馆后,博物馆老师带领小朋友们走进“广西古代文明陈列”“釉彩斑斓——馆藏瓷器陈列”“鼓动八桂声震九州——广西古代铜鼓文化数字化陈列”三大展厅,开启穿越时空的对话。在逛展的过程中,小朋友们还学习了参观博物馆的礼仪,并根据研学内容设计了个性化的“参观计划”。
据了解,在国际博物馆日期间,广西博物馆准备了一系列精彩的活动,包括民间收藏文物公益鉴定5·18专场、“文化遗产周周学”荔子碑特辑、《梦见瓯骆》多媒体舞台秀、5·18国际博物馆日限定印章等。此外,还将在线上推出《馆长说宝》5·18特辑,邀请广大网友跟随广西博物馆馆长的讲述,“走进”商代珍宝——兽面纹提梁铜卣的前世今生。(记者 陈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