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宁5月9日电(记者杨驰)记者从8日举行的广西防汛抗旱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4年秋季以来,广西出现秋冬春连旱的天气,形成较为严重的旱情。面对罕见旱情,广西各级各部门积极抗旱,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面对即将迎来的暴雨集中期,广西盯紧隐患、强化保障,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据统计,2024年11月至今年4月,广西平均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近七成,为1961年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同期最少,部分地区出现严重干旱,农村饮水和灌溉用水受到不同程度影响。此轮旱情共造成广西14市85县份的238.2万人受灾,因旱饮水困难需救助人口累计达27.4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23.33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7.2亿元。
为有效应对旱情,广西相关部门强化抗旱合力,最大限度实现保供保灌,减少灾害损失。各级应急管理、水利、消防救援等部门累计落实应急抽送水7910吨,水利部门新增恢复灌溉面积5.17万亩,改善灌溉面积约70万亩。气象部门多次组织人工增雨作业,影响面积约17.3万平方公里,增加降水超9亿吨。自治区财政、水利、农业农村、应急管理等部门累计发放抗旱救灾资金共4386万元。
4月下旬以来,随着高温和降雨天气增多,广西将可能面临旱涝并存、旱涝急转的复杂局面。自治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应急管理厅副厅长周运逵介绍,2025年广西气候总体上属一般到偏差年景,防汛抗旱形势复杂严峻。
针对极端天气事件多发重发,区域性、季节性的旱涝灾害明显等情况,广西各地积极做好防汛与抗旱两手准备,把防汛抗旱责任落实到最小工作单元,对排查出的防洪风险问题隐患实行闭环管控。目前,广西已储备各类应急物资791.1万件,为多灾易灾地区配备4900余台卫星电话、集群对讲机和北斗终端设备。各地还建立了2.2万余名的应急抢险专业队伍,做好防汛救灾准备。
气象部门分析预测,今年汛期广西平均总降雨量接近常年,但时空分布不均、旱涝转折明显,区域性和阶段性的暴雨洪涝、干旱、高温等灾害出现的可能性大。周运逵表示,自治区防汛办将继续强化监测预报预警,滚动分析研判旱情、涝情发展趋势,并提前向预报重点区域、易灾区域预置救援力量,确保一旦发生灾情险情,能够快速响应、高效救援,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