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高温高湿来袭 如何做好健康防护? 医生建议:莫轻视中暑,游泳注意场馆卫生,避免蚊虫叮咬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有关情况时提到,夏日气温高、湿度大,常会引发一些疾病,在户外容易出现中暑,在室内容易患空调病。此外,游泳场所存在多种复杂的健康影响因素,若不讲究卫生,感染红眼病、中耳炎和胃肠道疾病的风险也较高。高温高湿天气里,有哪些健康隐患需要注意?记者就此采访了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治未病)主治医师尹玮。
中暑为三伏天易发疾病
尹玮医生介绍,中暑、皮肤病、急慢性胃肠炎及痢疾等胃肠疾病、疟疾和心血管疾病是三伏天易发的几种疾病,其中中暑是最常见的一种。
中暑有轻重之分,按程度可分为先兆中暑、轻度中暑、重度中暑(热射病、热痉挛、热衰竭)。医生提醒,重度中暑严重时可能导致死亡,所以,在三伏天里,市民一定要重视中暑的问题。
预防中暑其实很简单。市民可以合理安排时间,避免在高温时段外出及高温作业。此外,要保证充足睡眠,中午适当休息。在室内运动时要注意通风。外出作业时应穿戴防暑劳保装备(防晒帽子、衣服),注意定时饮水,出汗过多时可补充淡盐水。平时在家中可准备防暑药品,如藿香正气水、十滴水等。
一旦发现中暑征兆也不要慌,急救时应将患者即刻带离高温环境,到阴凉处休息,同时补充清凉的含盐饮料。对于重度中暑者,在为其降温的同时应迅速送往医院抢救。
去场馆游泳先看卫生公示
夏季天气炎热,游泳馆和空调房是人们选择较多的避暑场所。国家卫健委提醒,游泳场所存在多种复杂的健康影响因素,若不注意讲究卫生,感染红眼病、中耳炎和胃肠道疾病的风险也较高。
尹玮医生建议,去游泳时,应该选择卫生条件良好的游泳场所。妇女经期及经期前后2~3天避免下水;游泳前淋浴打湿身体,适应水温,以免发生急性心血管疾病,有效预防抽筋发生。游泳后及时清洗身体,特别是眼睛和耳朵。
国家卫健委提醒,前往游泳场所前,要注意自身的健康状况。有高血压、心脏病或者皮肤病、性病、急性结膜炎、肠道传染病等患者不宜在公共游泳池游泳。进入场所前,要观察场所的卫生质量,如是否有卫生质量公示栏、室内空气是否有刺激性气味或异味等。若发现游泳池水浑浊,就不应该下水游泳了。
三伏天里,空调成了市民的解暑神器。尹玮医生提醒,家中和办公室里的空调要避免温度设置过低,一般建议在24~26℃。此外,要定期清洁空调滤网,避免细菌和霉菌滋生。同时要注意室内外温差,不要从30℃以上的室外高温环境马上进入低于24℃的空调房。“空调和风扇尽量不要直吹头部和面部,以免引发感冒,或因过度受凉使机体够免疫力下降,增加面瘫发生的风险。”尹玮医生提醒。
室内外应做好防蚊工作
随着三伏天到来的还有蚊子。居住在小区16楼的王女士发现,安装了纱窗的家中居然也能听到蚊子在“嗡嗡嗡”叫,到公园或草地玩耍时,蚊子也比刚入夏时多了。室内、室外如何有效预防蚊虫叮咬?蚊虫叮咬后出现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尹玮医生建议,户外活动时可以使用驱蚊液或驱蚊器,也可以穿长袖长裤减少暴露在外的皮肤面积。同时,注意合理选择活动区域,黎明和黄昏的时候,尽量不要去潮湿、泥泞的环境或花草树木较多的场所。室外活动时,如果带婴儿外出,婴儿手推车应挂上纱帘。
应保持室内外环境清洁,做到家中无积水,避免垃圾堆积尤其是厨余垃圾,以减少蚊虫滋生。
如果被蚊虫叮咬,可以用肥皂水清洁叮咬部位,避免抓挠,也可以使用清凉药膏或冷敷减轻瘙痒。若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蚊虫叮咬部位红肿严重,疼痛加剧出现全身性过敏反应,如呼吸困难、皮疹等;叮咬部位感染,化脓或发热。(记者 叶祯 通讯员 王煜霞 实习生 黄佳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