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陆运河进行曲-新华网
新华网 > 广西 > 正文
2024 05/27 12:07:57
来源:广西日报

平陆运河进行曲

字体:

  【原标题】平陆运河进行曲

企石枢纽施工现场。徐天保/摄

制图:蓝敏

俯瞰青年枢纽。 徐天保/摄

平陆运河省水船闸三级省水池示意图。 (平陆运河集团供图)

  劈山,向海!

  从南宁平塘江口,顺流南下,沿钦江进入北部湾,134.2公里的航程。世纪工程平陆运河项目工地上,近两万名建设者奋战正酣,奏响向海图强的壮丽乐章。

  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骨干工程,平陆运河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条连通江海的大运河。

  历史的风云际会,辉映人类发展进步的时代进程。

  沧海桑田,大潮澎湃。这条广西所盼、桂运所系的运河,承载着怎样的机遇与梦想?

  “问道”运河

  站在马道枢纽边坡,深达66米的巨型基坑,一览无余。基坑内,数百台机械设备24小时不间断作业。

  一年零九个月。作为平陆运河第一梯级枢纽,马道枢纽初现雏形。

  31个月后,一条连通西江航运干线与北部湾海域的人工运河,将呈现在世人面前,为我国西南地区开辟出运距最短、最经济、最便捷的出海通道。

  一河通,百业兴。但,为何是平陆运河?

  翻开中国地图,北部湾蜿蜒绵亘的海岸线,串联起北海、钦州、防城港3座港口。

  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自汉代起,这里便是广西拥抱海洋、走向世界的重要海路通道。

  除了辽阔的海洋,广西还有奔腾的江河。

  千里西江,素有“黄金水道”美誉。滔滔江水,出云贵,跨两广,达港澳,磅礴东去,奔流入海。

  既临海,又沿江,独特的区位优势,带给这片土地无限梦想。

  早在100多年前,孙中山先生将“把钦州建设成为南方第二大港”的愿景,写进《建国方略》,提出打通珠江、西江及北部湾的构想。

  囿于彼时国力,构想只能是构想。

  隔着数重大山,广西大部分河流无法就近向南入海,而是一路向东流去。

  在马道枢纽建设现场,一张照片记录了运河开工前的地貌:巍峨绵延的十万大山,横亘于西江与钦江之间。

  江与海虽近,却无法贯通。

  很长一段时间,北部湾优良的港口,始终无法充分发挥优势。来自西南地区的货物想要出海,只能“舍近求远”,绕道珠三角。

  工业重镇柳州,一辆辆重型货车满载钢材,相继驶往200公里以外的贵港和梧州内河码头,中转上船,再顺西江、珠江而下,从广州转港,发往海内外市场。

  “受制于水路运输的季节性和不确定性,公司在运营过程中面临着物流成本高、运输线路不够便捷等问题。”柳钢物流公司董事长周骅言语里透着些无奈。

  作为西江黄金水道的“咽喉”,梧州长洲水利枢纽船闸年过货量,已超三峡枢纽。2023年,该船闸累计过货量突破1.8亿吨,成为我国天然河流过货量最大的船闸,超负荷运营带来的季节性拥堵,成为“西江之痛”。

  受制于此的,不止有柳州的钢铁,还有崇左的铜、百色的铝、南宁的锂电池……

  “临海却没有江河通航入海”“广西货不走广西港”,这是企业的烦恼,更是广西的无奈。

  如何破局?

  答案,就蕴藏在“江”与“海”的关系里。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胡亚安看来,修建运河,打通水系,形成大能力、高效率、低成本、广覆盖的江海联运大通道,势在必行,“平陆运河修通后,广西开放发展的‘任督二脉’就打通了”。

  作为平陆运河院士工作站依托院士,胡亚安曾参与长江三峡、长洲水利枢纽、大藤峡等众多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对广西内河水运发展历程颇为熟悉。

  新中国成立后,广西、广东两地曾多次就开发平陆运河进行联合勘察,并提交了《平陆运河规划报告》,但未引起足够重视。

  上世纪90年代,国务院批准通过《珠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纲要》,平陆运河被列为远景建设项目,并引发关注。

  然而,因为工程规模浩大、牵扯面广、投资多等,这些开展于上世纪的勘察,都停留在一般的规划阶段。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广西开放发展,从战略层面赋予广西“三大定位”新使命,要求广西打造和发展向海经济。

  202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广西视察,强调“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平陆运河”。

  作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重大方略要求的重要抓手,广西先后开展关于平陆运河的专题研究达数十项。

  相较于此前各类勘察和调研,这些技术性课题研究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前进了一大步,为平陆运河的开发建设,打下了更为扎实的基础。

  2019年以来,国家将平陆运河工程列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以及《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等重大规划,统筹推进建设。

  由此,平陆运河上升为新时代的“国字号”工程。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国家林草局等相关部委,对平陆运河规划建设、科技研究、资金补助等,给予大力支持,以最快速度完成了项目用林、用海、用地等各项手续批复。

  跨越一个世纪的梦想,终于触手可及!

  2022年7月,平陆运河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正式获批。

  一个多月后,2022年8月28日,平陆运河正式开工,建设工期52个月,工程概算727.19亿元。

  平陆运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134.2公里5000吨级航道、3座双线船闸航运枢纽、27座新建改建桥梁以及配套工程,工程施工需开挖土石方3.39亿立方米、浇筑混凝土1290万立方米。

  “要在52个月内完成如此多的建设内容,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平陆运河集团董事长王劼耘坦言。

  是挑战,更是千载难逢的机遇!

  广西,必须紧紧抓住!

  举全区之力推进运河建设,自治区党委、政府层面组织召开的平陆运河相关会议不下30次;

  作为项目建设和运营主体单位,平陆运河集团从零起步,一周内完成组织机构搭建,一个月内完成项目先导工程招标,两个月内实现实质性开工、持续性建设;

  运河沿线的南宁、钦州两市,一年不到,完成超3.11万亩永久用地征收,确保了工程如期全线开工。

  “在我30多年的工作生涯中,这样高效的工作节奏,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王劼耘感慨万千。

  开山辟谷!

  马道枢纽。曾经阻断江海的莽莽大山,如今已开辟出60多米深的基坑。世界在建的最大内河省水船闸工程,从山脉中穿行而过。

  “在这里,每天都有新的变化,每天都有新的进度。”指着正在施工的船闸主体,中交二航局平陆运河马道枢纽项目部党支部副书记楚升阁说。

  昼夜星驰!

  企石枢纽。璀璨的灯火点亮了夜空。300多米的布料机伸展巨臂,将一车车混凝土通过传送带精准下料。初露雏形的船闸主体下,800多名施工人员一派忙碌。

  “我们只有工期,没有假期。”中交一航局平陆运河企石枢纽项目部副总工程师李洪江和同事们累并快乐着。

  火力全开!

  青年枢纽。平陆运河通江达海的关键节点,2000多名建设者创下了单日土石方开挖25万立方米、运输超1.3万车次的施工纪录,不到7个月,就完成了泄洪闸通水任务。

  广西平陆运河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程耀飞告诉记者,截至目前,运河建设累计完成投资突破300亿元大关,土石方开挖量突破两亿立方米。

  一河贯通,八桂向海。

  从运河看广西,新的希望拔节生长。

  钦州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内,万吨巨轮往来不绝。作为国际陆海联运枢纽,北部湾港依托其出海的便捷性以及低成本,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贸企业。

  “北部湾港集装箱吞吐量已连续7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平陆运河的建设将有力推动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建设。”钦州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总经理宋海涛表示。

  不远处,来自上海的中谷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正加快构建集装箱多式联运物流基地。该公司西南片区总经理助理陈娇对未来满怀憧憬:“广西经济发展稳中向好,北部湾港朝着千万标箱的目标奋力冲刺,平陆运河的建成指日可待,这样的发展机遇,怎能不让人怦然心动?”

  从广西看运河,新的机遇拓展新的合作空间。

  “平陆运河建成后,西南地区货物由此出海,较广州港缩短内河航程560公里以上,每年带动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地区节约运输费用52亿元以上。”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副厅长胡华平介绍。

  作为东南亚最大的航运公司,新加坡太平船务集团积极布局,投资建设中新南宁国际物流园,目前正与超30家世界500强和中国物流100强龙头企业开展深度合作。

  “平陆运河将开辟东盟与中国贸易往来的便捷水运通道,更好提升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综合运输能力。”该集团执行主席张松声满是期待。

  创新奔流

  马达轰鸣,绞刀飞旋。

  海底坚硬的岩石粉身碎骨,与泥沙一道被“鲸吞”,经封闭的管道,源源不断输送到几公里外的陆地。海面水色如常、波澜不惊,白鹭御风飞翔,大片大片红树林向着远处绵展……

  平陆运河入海口,一个庞然大物引来众多“粉丝”临岸远眺。这,就是中国首艘超大型自航绞吸船——“天鲸号”。

  “天鲸号”走南闯北,名震全球,“档期”很紧,仍抽出十多个月的时间投入平陆运河建设。大国重器“硬核”助攻,工程分量可想而知!

  分量,来自多个“前所未有”,来自“天地转,光阴迫”的人心思进。

  这是国内设计通航等级最高的运河,这是国内土石方工程最大的交通工程,这是国内第一条全生命周期数字孪生运河……“对于建设者来说,都是全新的领域,许多难题等着去攻克,需要打破传统禁锢,边摸索、边创新、边突破。”程耀飞说。

  开运河,开先河!创新奔流的基因与生俱来。

  ——突破瓶颈,方可自立。

  破局,从“水”开始。

  平陆运河的修建,将使部分西江水分流进北部湾。一旦遇上特殊枯水期,可能导致珠三角海水倒灌,影响居民生活用水。

  很长一段时间里,这曾是建设平陆运河的主要制约因素。

  从哪找水?

  铺开地图,程耀飞用笔圈出百色、老口、西津等多个水利枢纽:“它们的建成,大大提高了上游的蓄水量,有序调节了珠江枯水期水资源。”

  经过反复论证,2022年上级部门批准平陆运河从郁江调水流量为24立方米/秒。

  千呼万唤的水来了,但来之不易。节约利用水资源,当是首要之务。

  如何省水?

  关键在船闸。

  若使用普通船闸,每开关一次,会白白消耗上游来水。

  闸边建省水池,就不同了。当船从上游进入船闸后,需降低水位下行,利用连通器原理,水从闸室泄入省水池进行储存;当船从下游进入船闸后,需升高水位上行,再将省水池的水补入闸室,如此循环利用。

  平陆运河三大枢纽均为省水船闸,其中,马道、企石枢纽是全球规模最大的三级叠合式省水船闸。如此可比普通船闸省水60%左右,预计年节省水量10亿立方米,相当于1000万个普通三口之家一年的用水量。

  关于省水船闸技术的研究,从运河项目建议书编制,到工程可行性研究,再到项目初步设计,先后进行了几十项数字模型试验、成百上千次物理模型试验,由此创造了多项“世界之最”:

  世界最大的内河省水船闸。闸室内供船舶停泊的水域长度达到300米,宽度34米;

  世界最高水头的省水船闸。运行时,马道枢纽上下游最大水位落差接近30米,相当于9层楼高;

  世界运行速度最快的省水船闸。创新采用省水船闸工作阀门液压快速启闭技术,闸室与省水池之间的灌泄水时间,可控制在16分钟之内。

  从模型到实践,走过了很多路。每打破一个“行业纪录”,都涉及众多环节,背后,是一次次技术上的创新与精进。

  “企石和马道一样,船闸阀门启、闭速度将是世界上最快的,启门仅需约1分钟,闭门时间约30秒,1小时可通行6艘5000吨级船舶。”站在正施工的企石枢纽船闸下闸首,平陆运河集团科技信息部副部长闫强满脸自豪。

  ——追求卓越,以图自强。

  不亚于“水”的挑战,是“土”。

  如果把三峡工程土石方筑一道宽高各1米的长堤,可以环绕地球赤道2.5圈。平陆运河工程体量极大,土石方开挖总量,相当于3个三峡船闸的开挖量。

  如此大规模的土石方,怎么处置?

  平陆运河集团工程部部长何俊辉告诉记者,运河工程土石方综合利用,分为抬填造地、园区回填、工程自用、土地复垦、吹填造地(海上)、绿色建材、矿坑修复七大方向。其中,按照“宜林则林、宜耕则耕”的原则实施抬填造地,平衡原占用耕地后,还可以新增大量耕地。科技,助力“运河土”的改良与复垦,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不可估量。

  边挖边建,还面临复杂地质条件的考验。

  站在马道枢纽环顾,早已建成并绿化的2号边坡格外亮眼,其开挖垂直高度达188米。“近70层楼房之高。”何俊辉抬手比划着说,“从没遇见过,这是目前全国在建最高航道边坡。”

  地层岩质软弱,如何确保边坡稳固?

  运河建设者创新施工工艺,设计出高强度、耐腐蚀的28根抗滑桩、50多米长的预应力锚索等新型支护结构,通过一桩一锚的布置方式,成功“绑定”高大边坡。

  为避免滑坡风险,工程团队研发了北斗高精度三维地质信息GIS分析技术,安装了智能检测机器人,并同中国科学院、中国矿业大学等团队联合,将NPR恒阻大变形锚索、自感知光纤锚索等植入山体内部,通过传感装置将边坡的健康状态,实时传递至远程云平台。

  “这些超大‘体温计’,可以24小时不间断监测预警。”中交二航局平陆运河马道枢纽项目技术负责人张帆说。

  施工难度最大的,莫过于大体量混凝土的浇筑。

  作为船闸主体的“骨肉”,混凝土使用寿命的国内标准通用“百年惯例”。平陆运河却提出“保障船闸主体耐久性达到130年以上”的建设目标,比港珠澳大桥的120年还要多10年。这又是一次挑战极限的自我加压!

  随着三大枢纽主体结构全面持续施工,混凝土浇筑面临着方量大、质量标准高、裂缝控制难度大等难题,如何解决?

  “温控是关键。”李洪江告诉记者,在企石枢纽,建成了亚洲最大的智慧拌和工厂,确保大体积混凝土生产速度。同时配备中控智能生产管理系统、预冷混凝土温度监测系统及车辆自动识别配送系统等,实现混凝土自动化控制和全过程监控。

  靠海最近的青年枢纽,有不一样的烦恼。

  由于位于海水和淡水交汇区域,其下游航道的海水会随船闸的开合而上溯,易导致混凝土氯离子腐蚀,影响船闸质量。

  解题的路径,依旧是向创新找突破、向科技寻办法。

  5个月内,平陆运河集团联合多家参建单位以及国内顶尖高校、科研院所开展研究,制定了10余个“配方”,进行了近200组试验、600余块试块测试。

  “目前,青年枢纽船闸抗咸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平陆运河集团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韦德鉴说。

  ——引领未来,彰显自信。

  “河畅、水清、鱼翔、岸绿、景美、低碳”,当是平陆运河的未来图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进行了世界级生物多样性保护设计,主要改变有三个方面。”广西平陆运河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潘剑说。

  地上。运河开挖后,分水岭段两岸的动物迁徙、交流受到影响。为此,利用自然植被绿化、生态模拟等方式,建立动物通道桥,方便斑林狸、豹猫、赤腹松鼠等野生动物迁徙。

  水下。旧青年水闸人为阻隔了鱼类洄游的通道。趁着水闸拆旧建新,采用垂直竖缝式鱼道和鳗鱼道结合的形式布置“鱼道”,为“原住民”搭建一条回家的路。

  岸边。在沿线裁弯取直处原河道布置36个生态涵养区,营造鱼类、鸟类、两栖生物的栖息地。采用柔性护岸,形成新的运河流域生态廊道网,建设生物多样性观测站,构建运河生态监测网络。

  未来已来,智慧先行。“数字孪生平陆运河”应运而生。

  在平陆运河集团展厅,工作人员打开“数字孪生平陆运河”平台系统,点击鼠标,边坡监测、人员管理、环境监测等情况一目了然。

  “我们利用北斗、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数字孪生运河与实体工程同生共长。”平陆运河集团科技信息部王宇龙说。

  运河建设的海量数据如潮水涌动,在技术的加工、处理、清洗、汇聚下变得“温顺”。

  让数据流淌起来,同样充满挑战。

  “工程建设有标准图纸,一丁一卯摆在那。软件的开发,却需要不断磨合与迭代,才能生成‘为我所用’的智慧平台。”王宇龙感触颇深。

  数字孪生是自主创新的新起笔。运河动态“一图总揽”、调度指挥“一脑智控”、物流服务“一键触达”,“平陆大脑”由此高效智慧。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唯有自立自强,才能自信走向世界。

  一次次,广西向国内顶尖科研团队伸出橄榄枝——

  建设平陆运河广西院士工作站,联合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国内30多所知名大学、科研机构,开展20多项重大科技攻关,立项两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13项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确保了一流的技术标准、一流的施工质量、一流的工期控制、一流的现场管理,使平安百年品质工程、世界运河品质标杆成为可能。

  在建设过程中,根据运河的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气候条件以及航运需求等多方面因素,一整套符合实际情况且科学合理的工程设计标准、施工专用标准、质量检验标准已经编制出来,并付诸实践。

  胡亚安院士认为,因为之前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平陆运河在建设上的创新,为将来我国建设更大规模、更长距离运河工程输出了经验,起到了示范作用,“它的战略意义和科学价值非常巨大”。

  这,是平陆运河向世界作出的自信表达。

  逐梦安澜

  31个月后,平陆运河开通,会是怎样一番景象?

  河中有水,水上有船,船里有货!

  可以想见,南流的江水,加速各种资源要素的流动、汇聚,撬动的,将是广西乃至整个中国西部的发展。

  船从何来?货在何方?

  平陆运河建成后,广西内陆及我国西南地区将拥有最便捷的出海水运通道,东盟货物也将由此进入中国。打造高效的江海铁联运枢纽,势在必行!

  通过左江、右江、黔江、红水河、柳江、都柳江等多条河流,平陆运河可连通云南、贵州,两地的内河航道将与海洋贯通,并通过铁公水联运,覆盖我国西部地区的重大交通项目,极大释放航运优势和潜力。

  在右江通道、珠江第一港的云南富宁港,“云南从这里走向大海”的巨大横幅,格外引人注目。

  富宁县所在的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绿色铝产能达343万吨,占全国近1/10,以铝材和相关配套产品及原材料为主,年货运总量达3000万吨。

  2022年底,富宁港启动建设。全部建成后,预计每年的货运量在1400万吨以上。为抢抓平陆运河建设机遇,不久前,富宁港派出团队专程到南宁港调研洽谈。

  “富宁港与平陆运河同步推进建设,将来,1000吨级船舶从富宁港出发,经平陆运河,直接从北部湾港出海。”云南交投富宁港投资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松说,云南“通边达海”的梦想,即将成为现实。

  不仅仅是云贵。

  为减轻长江通航压力,平陆运河远期将与正在研究论证的湘桂运河衔接,纵向贯通长江、珠江及北部湾,更好服务西南、中南地区向南入海直达东盟。

  “平陆运河既是连通中国东部发达地区、西南广阔腹地、东盟潜力市场的‘Y’字国际大循环枢纽,也是链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部湾经济区—粤港澳大湾区’促进国内大循环的节点。”胡华平说。

  根据相关研究成果,预计到2035年,平陆运河货运总量可达9550万吨;2050年,货运总量将达到1.2亿吨。

  提高江铁海多式联运能力和自动化水平,江海联运、海铁联运、海公联运,一个都不能少。

  通堵点,接断点,成体系。

  打造多式联运基础设施“硬联通”和优质服务“软联通”,广西“软硬”结合,补齐短板。

  提升海港。全面实施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基础设施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投资355亿元,规划建设37个江海联运泊位及江海联运待泊区项目,充分满足平陆运河货物运输需求。

  改造河港。加快西江内河港口江海联运作业区适应性改造工程,实现西江—运河—海港无缝高效衔接,降低社会物流成本。

  优化服务。开展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产业物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研究,构建“航运+港口+物流”一体化物流服务体系,持续提升综合运输效率。

  得益于平陆运河建设和多式联运体系构建,南宁港从一个内河航道码头,将一跃成为直达东盟的江海联运港口。

  在距平陆运河起点平塘江口约50公里的南宁港六景作业区,记者看到,一艘装载着2000吨粮食的货船,从西江下游驶来,沿码头徐徐停靠。

  依托平陆运河,南宁港将成为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水公多式联运的重要枢纽。

  “平陆运河开通,对南宁港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谈及运河将带来的改变,南宁港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粟增辉坦言,目前南宁港码头泊位靠泊能力仅为3000吨级,“难以满足平陆运河通航后的能力需求,当初规划设计时认为超前投资的码头规模,现在看来,还是偏保守了”。

  为了能停泊更大型的船舶,南宁港计划将码头泊位升级到5000吨级,并提升铁路进港运输能力。届时,沿西江上下游而来的大量货物,在此换乘大型江海两用船舶,直通运河、扬帆出海。

  “平陆运河建设已经进入高峰,要提前谋划工程建成后的物流运输组织、运河经济带建设等工作。”4月10日,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宁深入平陆运河建设现场调研时指出,要充分利用世纪工程建设的宏大场景,打造高效江海铁联运枢纽和产业园区。

  5月初,平陆运河沿线产业园区建设工作方案印发。

  按照“江、海、产、城”深度融合的理念和“一园一港”“一园一镇”“一园一特色”的思路布局,平陆运河沿线产业园力争实现运河建设与产业同发展,运河运量、产业体量、发展质量同提升。

  如何把握运河机遇?广西各地在行动。

  “平陆运河为钦州打开了无限的想象空间。”钦州市市长王雄昌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钦州向海产业发展将驶入‘快车道’!”

  产业向海发展,项目沿河布局。写好“港、区、产、城、人”五篇文章;以临港和县域为两翼,推动产业向海发展,形成“临港+运河+县域”产业联动发展;同步建设12个运河经济带先导工程和一批重点支撑项目;在运河沿线布局纺织、新材料、装备制造配件、高档轻工品等产业链专业园区,推动快速形成运河特色产业集聚。

  看中钦州江海联运的巨大发展前景,上海华谊集团提前布局,投资约1000亿元,打造华谊钦州化工新材料一体化基地。“基地三期工程建设正快马加鞭。”上海华谊集团钦州基地工程项目总监陶峰说,平陆运河开通后,我们将顺江而上,开拓产品市场,形成上下游产业链布局。

  作为一家落地钦州多年的企业,广西金桂浆纸业有限公司也洞察到平陆运河带来的重大机遇。“我们谋划在运河沿线建码头,来自桂中、桂北的木材,桂东的方解石等原材料,均可经运河直抵工厂。”公司总经理徐友君告诉记者。

  “平陆运河开建以来,众多央企、大湾区企业前来钦州考察调研、布局产业。”广西自贸试验区钦州港片区副主任左孔天介绍。

  运河,带给钦州“一条河”,也把“一片海”送到南宁。

  “以服务平陆运河和平陆运河经济带开发建设为契机,我们将重塑城市形态和产业布局,更好融入新发展格局。”南宁市市长侯刚说。

  在南宁东部新城伶俐工业园区,比亚迪已落子年产45GWh动力电池及储能系统项目。这是比亚迪在国内最为重要的储能电池生产基地。

  “公司去年初投产以来,超过30条生产线投入运营,客户遍及全球。”比亚迪南宁青秀园区总经理刘斯万说,运河通航后,南宁东部新城将形成更加完善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为比亚迪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让我们更加坚定在邕、在桂发展的信心”。

  南宁东部新城已集聚比亚迪、太阳纸业、多氟多等一批带动力强的工业项目,全部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超2000亿元,为打造南宁工业新增长极夯实基础。

  “平陆运河的地理起点在平塘江口,经济起点却在南宁东部新城,其间50公里‘留白’,给未来的运河经济带设下了发展伏笔。”指着规划图,南宁东部新城开发建设指挥部办公室主任洪奔说。

  不单是运河两端的南宁、钦州,全区各地纷纷逐梦平陆运河。

  北海积极参与构建高效便捷低耗的港口物流体系,为广西和西南地区货物“大进大出”提供优质服务;

  防城港主动融入运河建设,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促进交通、物流、商贸、产业深度融合;

  贵港布局建设运河经济开发区,一体推进沿江五大产业园建设,打造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和东盟的现代制造业基地;

  玉林以共建东津作业区融入运河经济带,建设9个通用和9个多用途3000吨级泊位,规划建设临港产业园、冷链物流产业园;

  ……

  通江达海日,百年梦圆时。

  运河梦,产业梦,归根到底,是百姓的幸福梦。

  灵山县陆屋镇企石垌村,运河畔的一个小村庄。村边,运河建设机声隆隆,施工现场如火如荼;村内,步道花草环绕,老人休闲纳凉,孩童奔跑嬉戏,一幅和谐温馨的乡村振兴美景。

  运河,来到家门口。

  兴许,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运河将给自己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

  但,改变正在发生。(调研组成员:本报记者 刘昆 董文锋 魏恒 罗侠 骆万丽 晏彦 康安 乔晓莹 黄富 赵超 罗琦 廖志荣 郑柳芩 罗继梅 徐天保 林亮 王希 何兴强)

  标题书法作者:黎东明

【纠错】 【责任编辑:周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