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2小时 “日供”2万户——广西首个国家新型“充电宝”并网投运-新华网
新华网 > 广西 > 正文
2024 05/23 09:14:58
来源:南宁日报

充电2小时 “日供”2万户——广西首个国家新型“充电宝”并网投运

字体:

  原标题:充电2小时 “日供”2万户——广西首个国家新型“充电宝”并网投运

中国华能西乡塘新型储能站技术人员检查电池运行情况。 记者杨盛 摄

  在位于西乡塘区双定镇坛立工业园区的中国华能西乡塘新型储能站(以下简称西乡塘储能站),“100MW/200MWh磷酸铁锂电化学储能系统”近日经过调试,进入并网投运阶段。这座广西首个国家新型“充电宝”的投运,标志着南宁市绿色能源与新型储能产业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日常生活中,手机充电宝能治愈大家的“续航焦虑”,而西乡塘储能站就是一座“超级充电宝”,它能在用电低谷时将电力储存起来,等到用电高峰时再释放出去,通过“削峰填谷”解决电网峰时“电量焦虑”的问题。

  这座“超级充电宝”是如何运行的?如何缓解电网用电高峰压力?让我们走进西乡塘储能站一探究竟。

  超大容量 可满足2万户家庭日用电需求

  铁塔银线牵引电力能源,48个巨大的银色“盒子”一字排开,这些正是西乡塘储能站的“超级充电宝”。通过储能站控制室大屏幕,锂电储能电池运行状态一目了然。

  4月底,同样是这间控制室,中国华能西乡塘储能项目的项目经理王策与技术人员在大屏幕前共同见证这一项目并网投运。随着储能投入指示灯亮起,大屏幕上的电能存储百分比开始跳动,几个小时后“小电池”图标显示充电满格。

  储能,顾名思义就是存储能量,是指通过一种介质或设备,把一种能量(电能)形式存储起来。王策介绍,储能系统充电时,电网侧电能经主变压器从220kV降压至35kV,再经储能变流器(PCS)一体化设备整流成直流对储能电池充电;放电时,储能电池直流电经储能变流器(PCS)一体化设备转换成交流并升压至35kV,再经主变压器升压至220kV输送至电网。

  “就像我们常用的充电宝一样,用电低谷时将电能储存起来,用电高峰时再将电能释放出去。”王策对储能系统工作的原理解释道,“目前投运的项目一期充电2小时能够储存电20万千瓦时,相当于400万个1万毫安时充电宝容量的总和,可满足2万户居民家庭1天的可靠用电。”

  削峰填谷 新技术破解用电难题

  近年来,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迅猛发展,但其具有极热无风、晚峰无光等波动性和间歇性缺点,给电力系统稳定带来不小挑战。因此,新型储能方式成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支撑。为了把绿电能源储存起来,西乡塘储能站应运而生,实现平滑负荷曲线、削峰填谷。

  “西乡塘储能站主要作用是提高南宁片区供电能力,无论是对夏季用电高峰电力供应,还是对工业园区用电保障都具有重要意义。”王策介绍,项目建成投产后,有助于缩小南宁网区电网电力缺口,提高电网供电能力,缓解负荷高峰时段的电网供电压力。

  用什么方式储能?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这是摆在设计团队面前的问题。

  据了解,储能形式有多种,每种都有自己的优缺点。目前,电储能中比较适合大倍率应用且应用范围最广的是锂电池,但根据实际运行情况来看,锂电池存在寿命短、安全性低、经济性不足等问题。

  安全问题不容忽视。一个大规模储能电站,电池数量高达几十万甚至数百万只,其中任何一个电池出现问题,都可能引起整个电池组爆炸。

  在综合考虑当地电网实际调频动作频率和各种储能的特性后,设计团队决定采用刀片电池配备项目。“比亚迪推出的刀片电池具有安全性高、续航能力强、使用寿命长等优势,是目前业内唯一通过针刺实验的储能锂电池,可以解决当前储能电池的痛点问题。”王策介绍。

  绿色能源 年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万吨

  华能西乡塘储能项目不仅是国家级新型储能试点示范项目,也是广西首批集中共享储能示范项目,是广西首个大规模使用组串式储能技术路线的电网侧独立储能电站。此次投运的一期项目耗资约3.6亿元,于2023年8月开工,投建一座220kV升压站配套48套电池储能系统及24套储能变流一体化系统。

  从项目落地开始,华能广西公司及各参建单位紧紧围绕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目标、强化政策驱动、聚焦新能源产业、赋能绿色新能源革命,面对交通、气候等多重困难挑战,攻坚克难,大力推进项目进度。历时8个月,项目正式并网投运。

  项目建成后,将参与电网调峰调频服务,对提高电网运行安全、新能源消纳能力起到重要作用,按储能站每年300次充放电测算,年均可提升当地电网对清洁电能的消纳约5000万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万吨。(记者杨盛 通讯员江梨莉)

【纠错】 【责任编辑:谷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