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加快渔业“蓝色粮仓”建设 激发“蓝色发展”新动能-新华网
新华网 > 广西 > 正文
2024 05/22 19:01:49
来源:新华网

广西加快渔业“蓝色粮仓”建设 激发“蓝色发展”新动能

字体:

  新华社南宁5月22日电(记者杨驰)近年来,广西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保障水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增收,推进渔业优质高效发展。在全产业链融合发展中,“蓝色粮仓”建设取得新进展,“蓝色发展”新动能取得新突破。

  据了解,2021年以来,广西筹集财政资金35.6亿元,大力推进海洋牧场、“蓝色粮仓”建设,推动渔业产量3年平均增速达3.1%。2023年,全区水产品总产量377万吨,位居西部省份第一。累计建成陆基循环水养殖圆池2.13万个,规模排全国第一。近江牡蛎产量稳居全国第一,南美白对虾、金鲳鱼产量全国第二,罗非鱼产量全国第三,水产品稳产保供水平不断提升。

  在产业融合发展方面,广西建成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广西北部湾国际生鲜冷链园区并投入使用,园区具备生鲜食品年均20万吨储藏加工能力,填补了我国西南地区大型冷链物流基地的空白。在品牌建设上,广西已培育20个水产类地理标志农产品,打造了“三江稻田鲤鱼”“钦州大蚝”“防城港金鲳鱼”等一批“桂字号”品牌。

  为全面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广西深入实施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五大行动,累计创建60个国家级骨干基地、35个自治区级骨干基地,养殖尾水监测实现全覆盖。广西累计投入资金2.26亿元,建设4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人工鱼礁透水构筑物用海面积达6320公顷。同时,已累计在海洋牧场示范区及周边海域放流各类海洋水生生物苗种24.95亿单位,资源养护得到持续改善。

  据统计,2023年广西渔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2899元。全区发展冬闲田养殖小龙虾面积约15万亩,小龙虾产量约3万吨,带动农户人均年收入约3万元,将“冬闲田”变为“增收田”。柳州螺蛳粉产业创造超30万个就业岗位,带动20多万农村人口人均增收近万元。

  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潘展东介绍,下一步,广西将抢抓政策机遇,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发挥广西海洋资源丰富的优势,围绕水产种业培育、海产品精深加工、装备渔业、休闲渔业等环节,推动海洋渔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培育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打造中国南部海域“蓝色粮仓”基地。(完)

【纠错】 【责任编辑:谷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