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声起泉江 唱出村民善治下的“醉美田园”-新华网
新华网 > 广西 > 政务信息推广 > 正文
2024 04/02 17:45:10
来源:玉林日报

歌声起泉江 唱出村民善治下的“醉美田园”

字体:

原标题:歌声起泉江

  唱出村民善治下的“醉美田园”

层峦叠嶂的山峰,金灿灿的油菜花海,共同绘就了游人如织的“醉美田园”。

  清晨6时,资深摄友“竹林等雨”一行3人从玉林城区驱车40多公里,前往兴业县葵阳镇的网红打卡地泉江村拍摄油菜花,为的是捕捉到“醉美田园”清晨涌动的云海。在他的镜头下,兴业县百八大垌一带云海翻涌,山影朦胧。这里便是被游客们誉为“能闻到春天气息”的村庄。

  “回想起泉江村的变化,最先是歌声带来的。”耀眼的阳光打在村党总支部书记彭广绵身上,为他曾经作为军人的干练气质再增添了几分刚毅和果敢。彭广绵2001年退伍后回到家乡发展产业,2011年当选兴业县葵阳镇泉江村党总支部书记,连任至今。在村里大家都尊敬地叫他“兵支书”。

  应歌声而蜕变的村庄

  有2000多人居住的泉江村,是自治区级革命老区村,也是脱贫村。村庄的本名并不叫“泉江”,正是因为村中淙淙涌动的泉眼和蜿蜒而过的大陂江交织而响的美妙“歌声”,哺育了村里的世代居民,涵养了淳朴的乡村民风,村子才在近200多年前改为此名。

  70多年前,泉江村也曾经唱起了红色之歌——1945年,以泉江村人民为主体、彭懋桂同志为队长的铁城支队,热血奋战在桂东南革命武装起义当中。村民们奋勇杀敌,有7人在战斗中牺牲。继桂东南抗日武装起义之后,泉江村革命志士又先后参加了1949年兴业县城解放战役和抗美援朝。先烈遗风,滋其荣茂。1949年后,泉江村共有100多名热血青年应征入伍,保家卫国。

  “过去,这些田地从每年10月晚稻收获后,到次年三四月早稻播种前,都是撂荒的。”彭广绵指着村里的油菜花田说,2021年泉江村开始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把冬种绿肥作为土壤改良和培肥地力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利用冬季闲田种植油菜。等花期一过,整片油菜花田都可以翻压当“绿肥”。可这500百亩的连片种植的油菜花田就像一片金色的海洋,在2022年的春天引来了音乐爱好者拖着小音响来田园放歌,悠扬的歌声又引来了无数爱美的游客前来拍照。广西区内的网红大V、草根歌手也纷纷慕名而来,在花田里唱唱跳跳做直播,短短的一个月内,他们给美丽的泉江村带来了非常可观的流量。“没想到!油菜花肥了稻田,美了乡村,还能带动经济!”泉江村决定抓住这“花田喜事”带来的机会,往乡村旅游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方向努力干上一番。

  团结之歌:村里事让村民唱“主角”

  说干就干。如何把“村民想要的”和“村里想做的”结合起来?农民的事就让农民自己办。

  泉江村采取“村党支部+村委会+村民理事会”机制,召集老党员、乡贤、村民返回家乡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并乘势成立了“醉美田园”建设理事会,进一步激活村民自治意识和村庄主人翁自觉,组织人员到外地参观学习,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为村里开展工作提供了广阔的思路,共商共议美丽家园建设计划,一起画出了乡村建设的“最大同心圆”。

  “理事会共吸纳了56人,年纪最大的70多岁,是泉江小学老校长彭广长。在他的带动下,大家有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彭广绵说,理事会成员对泉江村地理风貌、资源禀赋及红色文化最清楚,提议的“传承红色基因”“文化塑村”等工作方案都提到了村民的心坎上。众人拾柴火焰高,在理事会的带动下,村民学有榜样、干有目标,从原来“要我参与”或“不愿参与”,变成“我要参与”和“积极参与”,人人都是乡村规划师和建设工程师,人人都是乡村保洁员和维修工。他们自发捐资40多万元,义务上山砍竹、搬运泥沙、垒砖砌墙、种植花苗、石材雕刻、搭建风车长廊、观景小屋,凭着“一锤接着一锤敲”的韧劲和毅力,村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微公园、乡村舞台、羊顶坳截击战纪念馆和炮台等场馆建起来了,太阳能路灯、凉亭护栏和健身设施安装起来了,田园沥青路、登山步道、农家乐、停车场等基础项目也完善了。在葵阳镇党委、政府的帮助下,泉江村争取到兴业县乡村振兴衔接资金补短板项目190多万元,用于“醉美田园”乡村大舞台建设、整体风貌提升等,进一步激活了村民自主建设美丽家园的内生动力。

  丰收之歌:百亩沃田引蝶来

  晨光微熹,前来泉江村田园里采风的诗人和欢歌热舞的“网红”络绎不绝,农民们也放下锄头,引吭高歌;华灯初上,泉江村乡村文艺大舞台上戏连台,连旁边的星空夜市也已经忙碌起来,为乡村的夜晚增添了烟火气息,成为了装点群众文化娱乐生活的“一枝新花”。

  山头飘着歌,泉江淌着韵。村里的年轻人纷纷拿起手机记录着邻里共同建设美丽乡村的火热场面,拍摄着村里的自然风光、乡土风情,把保持原有村居风貌和引入现代元素结合起来,“云上泉江”的美通过抖音、微信等社交平台的传播已声名远播,引来了无数网友的点赞,也带回了无数离乡游子的丝丝乡愁。

  在金秋送爽的时节,泉江村办起了丰收文化节和民族音乐会。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看着稻田里涌起一层又一层金色的波浪,村民们切身感受到了那份付出劳动和收获丰收的喜悦,那是汇聚起对山水田园、农耕之美的情感寄托和深刻认同。

  “我们村成功举办过60多场次的文艺演出,以歌会友,吸引了外地和周边地区的几千上万人进村游玩。在农产品展销区,村民们拿出自家的生姜、蜂蜜、中药材、葡萄酒等农产品摆放在指定位置,引得游客前来品尝和问价。这两年举办的各类文娱活动,每年能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万元左右。尤其是丰收文化节,游客人流量超过3万多人次,当天营业额达10万元以上。”彭广绵说,“客流多时,村民就穿上红马甲当起志愿者在村里维持秩序,热心为游客提供指引、咨询和帮助。”

  奋斗之歌:溶洞酿酒富乡邻

  彭世永是泉江村青年协会会长,于2014年回到家乡经营家庭酿酒产业。从过去的葡萄种植基地到现在的红酒生产庄园,他的“萄园山庄”远近闻名——他的葡萄酒就贮藏在泉江村牛峰山的一个天然大溶洞里。

  “2006年,广西农科院园艺研究所引进的‘桂葡一号’在泉江村百八大垌试验成功,后来在我父亲的推动下,2008年3月在牛峰山前种植山野酿酒葡萄,利用天然洞穴湿度和温度相对恒定的优势来藏酒,以提升酒体和口感。”彭世永说,随着葡萄产量的增加,他更是牵挂着家乡的事业,便回乡帮着父亲打理葡萄园,并从父亲那里学习了葡萄种植和酿酒的技艺。经过几年的摸索实践,他提升了葡萄种植和酿酒技术,掌握了不加酵母的纯天然发酵酿造葡萄酒办法。由于管理技术到位,多年前在城市打拼学到的经商之道也恰好用到了刀刃上,他种出的葡萄品质好,产品热销区内外,甚至供不应求。致富不忘反哺与报答,彭世永还聘请村里人帮他打理葡萄园的采摘、挑果、装筐和送货等事宜,为他们家庭带来相当不错的经济效益。

  传承之歌:助力乡村教育二十载

  从自治到善治,小乡村凝聚起基层治理大能量。他们聚集新乡贤力量,用嘉言懿行垂范乡里,让泉江村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耕乃本,读致远。泉江村尤为关心村里的教育事业,注重对泉江村革命后代进行红色历史文化熏陶,把新的教育理念与乡村教育实践相融合。泉江村教育基金会自2003年底成立至今,通过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奉献爱心,共募集教育基金80多万元,致力于发展乡村教育事业,奖励优秀学子。近10年来,村里共有100多人考上了大学,泉江村也先后被评为自治区级生态村、卫生村和玉林市第二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

  一年之计在于春。歌声里的村庄,歌声为生活注入力量。而今的泉江,田畴染新绿,春耕正当时。每天都有人用勤劳的双手把这里的美景变得更靓,把幸福调到满格。(记者 晏悦)

【纠错】 【责任编辑:蒋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