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共享守望相助和谐家园-新华网
新华网 > 广西 > 正文
2024 03/28 09:11:33
来源:广西日报

共建共享守望相助和谐家园

字体:

原标题:共建共享守望相助和谐家园

  ——广西加快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系列报道③

  民族团结就像阳光和空气,每个人都离不开。

  多年来,“民族关系”一直是广西各族群众最满意的社会发展指标,各族儿女以实际行动书写了“中华民族一家亲”。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坚持把巩固发展民族团结贯彻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城市建设等全过程。广泛深入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全面推进各民族人口流动融居,优化提升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做好城市民族工作,全面加强与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交流合作,共建共享守望相助和谐家园。据统计,全区由两个以上民族组成的家庭超163万户。在广西,多民族的朋友圈、社交圈、生活圈早已成为常态,“十口之家、情融五族”比比皆是。

  “外人看起来不可思议,我们却觉得平常”

  共同生活的“大家庭”里,各民族心手相牵、守望相助、和谐共处

  自己是壮族,妻子仫佬族,儿媳妇汉族,餐桌上融合了几个民族的口味,有壮族的糍粑、粽子,也有仫佬族的冷食、白汆。这是罗城仫佬族自治县龙岸镇龙凤村金鸡屯何明星家的饮食日常。

  何明星今年83岁,他们一家3个民族6口人,互相尊重民族习惯,日子过得幸福美满,演绎了多民族和谐共处佳话。

  “在我们屯,不乏像何明星这样的多民族家庭。”金鸡屯屯长林世学说,该屯70多户380多名村民,居住着壮、汉、瑶、苗、侗、仫佬、京等7个民族,村民讲仫佬话、壮话、侗话、苗话、桂柳话、客家话、闽南话等11种方言,有林、彭、周、郑等10个姓氏。“我们村各民族世代和睦,宛如一个大家庭,外人看起来不可思议,我们却觉得平常。谁家有困难,村民都主动去帮忙。”林世学说。

  同顶一片天、同耕一垌田、同饮一江水、同建一家园。广西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区,在这个共同生活的“大家庭”里,各民族群众心手相牵、守望相助、和谐共处,以邻为善、以邻为亲、以邻为乐,在交往交流交融中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柳州市柳北区星望社区,时常活跃着一群身穿各色马甲的志愿者。该社区立足辖区内各民族同胞的特长,成立星望社区“六色志愿服务队”——紫色帮帮忙法律援助服务队、蓝色万家合调解服务队、粉色文艺服务队、黄色守护家园治安巡逻队、橙色爱心敲门服务队和绿色宣传服务队。这6支队伍为小区各民族同胞提供多种志愿服务。

  “我们从基层社区抓起,推动社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让各族群众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柳北区委统战部部长韦婷婷表示。

  走进崇左市江州区石景林街道丽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区工作人员正在“民事诊所”接待群众。丽金社区由26个居民小区组成,常住人口5.6万人,流动人口2.8万人。为有效解决各族群众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丽金社区参考医院精准化诊治流程,探索创新建立了“民事诊所”机制。“社区各族群众遇到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都可以到‘诊所’看‘病’。”丽金社区党委书记吴羚蓉说,自“民事诊所”创办以来,累计为民办实事1398件,成功调解矛盾纠纷1390件,调解率达99.43%。

  广西民族大学党委书记、广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院长卞成林表示,如今的广西,各族群众交得了知心朋友、做得了和睦邻居、结得了美满姻缘。“各族群众唱歌跳舞在一起,生活居住在一起,工作奋斗在一起,中华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正是广西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优势条件的真实写照。

  “中华民族一家亲,祖国处处是家园”

  让城市更好接纳少数民族群众,让少数民族群众更好融入城市

  在柳州市柳北区白沙路上,有一家挂着“买买江维式烧烤店”招牌的店面格外醒目。

  热情好客的店主是来自新疆乌鲁木齐市的80后青年买买江·吾曼尔江,他扎根柳州20余年,从经营路边烧烤摊发展成为连锁店店主。他还依托江景美食城烧烤总店这个阵地,打造买买江“石榴红”联络站,自己作为站长经常在店内开展民族政策宣传、歌舞联谊等活动,架起一座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连心桥。2020年,他被有关部门评为年度务工经商人员“民族团结模范”;2021年,他成为柳州市柳北区政协委员。

  “中华民族一家亲,祖国处处是家园。柳江河水与天山雪水一样清澈甘甜,共同滋养了我。我们一家三口把户口迁到了柳州这座美丽热情的城市!”买买江·吾曼尔江说。

  对各民族群众的包容和温暖,已经成为众多外来人员在广西各个城市扎根发展的最大动力。

  贵兴社区是北海市银海区银滩镇下辖的一个流动人口密集居住社区,流动人口占比约59%,辖区居民涵盖壮、汉、满、傣、蒙古、朝鲜、达斡尔等17个民族群众,是典型的各民族共居城市社区。该社区以“党建+民族团结”模式,帮助辖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更好地融入城市。社区党总支部每月定期联合召开少数民族群众座谈会,让少数民族群众直接反映遇到的各种难题,并按照相关政策予以解决。

  “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民族风情彩绘、各民族常用语言文字、多彩民族服饰介绍……走进桂林市七星区辰山社区,处处能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魅力。辰山社区常住人口7349人,辖区内居住有壮、汉、回、维吾尔等16个民族群众,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社区。

  “社区充分发挥民族文化资源优势,把民族工作融入和谐社区的各项工作中,以文化活动为载体,吸引了各族居民参与。”辰山社区党委书记张云燕介绍,社区各族群众自发组建了健身舞蹈队、民俗表演队、彩调队等文艺团队。近年来,社区开展“广西三月三”“欢度古尔邦节”等各类民俗活动,吸引了各族群众参与。

  近年来,我区不断探索新时代城市民族工作新办法、新途径,持续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推动和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让城市更好接纳少数民族群众,让少数民族群众更好融入城市。

  “政府每天早上8点派公交车来文华社区免费送我们到农业种植基地务工,下午5点半又接回社区,每人每天有80元收入。”贺州市平桂区文华社区的瑶族群众杨小红,对搬迁后的生活感到满意。

  文华社区是平桂区易地扶贫搬迁特大型集中安置点,安置了各族群众4075户2.1662万人。为促进安置区各族群众共同进步,当地在社区周边布局重点产业园,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带动搬迁劳动力就近就业。通过“点对点送工”等就业扶持模式,实现户均就业人口达到2.5人。

  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解决就业是关键。截至2023年,全区易地搬迁安置点周边共建成产业园区742个、新型经营主体2169个,带动4.5万多户搬迁群众参与产业务工。

  “我人生最美好的时间都是在广西度过的”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汇聚力量

  今年1月,第十一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名单公布,包括梧州、防城港、河池、崇左4个设区市,柳州市柳南区、贺州市八步区以及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南丹县4个县(区)在内的广西14个地方和单位上榜。

  自治区党委、政府也作出关于表彰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的决定,200个集体、299名个人获奖。

  截至目前,广西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288个、模范个人293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69个。

  正是经过全区各地各族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深扎根八桂大地,广西各民族“大家庭”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各族人民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新时代新征程,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

  2023年,广西在全国率先启动“民营企业进边疆”行动,搭建民营企业与边疆地区的对接合作平台,广泛动员民营企业积极参与边疆建设,为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凝聚社会力量。其中,崇左市专场活动共签约产业合作项目23个,总投资额78亿元;百色专场活动共签约项目15个,总投资57亿元。

  这些签约项目涉及现代农业、新材料、智能智造、生物医药、食品加工等重点产业,项目的落地将助力广西边境地区发挥区位优势,不断完善优势产业结构,构建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

  打好“侨牌”,合作共赢。

  2023年10月,第三届“一带一路”侨商侨领交流合作大会在南宁举行。这是连续三届“一带一路”侨商侨领交流合作大会在广西召开。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名侨商侨领、专家学者代表等齐聚一堂,共拓“一带一路”建设商机,助力广西开放发展。

  据悉,海外有6000多万华侨华人,其中4000多万居住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至少有七成华侨华人旅居在离广西较近的东南亚国家。华侨华人精通当地语言,一直活跃在共建“一带一路”和对外友好交往前沿,在繁荣地方经济、促进地方产业结构优化、发展文化公益事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我是抱着科技强国的信念,在长辈侨海报国的感召下,回国发展,从事就业数字化的创新研究。”海归博士、好活科技联合创始人李晟坦言自己是“新广西人”。2018年,李晟来到广西创业,成立的合资公司5年来年均收入超过1亿元,成为纳税超千万元的就业服务头部企业。他也把家安在桂林漓江边。“过去5年来,我人生最美好的时间都是在广西度过的。”

  据统计,广西侨资和投资额度约占引进外资企业总数和外资总额的70%,侨商投资领域涉及传统制造、现代服务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成为广西加快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共同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记者 覃文武)

【纠错】 【责任编辑:蒋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