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穿江 伸向田间-新华网
新华网 > 广西 > 政务信息推广 > 正文
2024 03/22 11:23:58
来源:广西日报

管道穿江 伸向田间

字体:

  【原标题】桂西北治旱百色水库灌区工程浮筒闸门筒径全国最大,高峰期开设工作面180多个

  管道穿江 伸向田间

3月19日位于田阳区的高位水池正在建设中。

田阳区的阀房建设进入尾声,工人正在进行电焊作业。

田东县保群泵站试运行成功。

工人正在安装检修阀门。 本版图片均由凌聪 陈卫海/摄

  3月19日,百色水库烟波浩渺,青山环绕。在桂西北治旱百色水库灌区工程银屯进水口施工现场,桥式起重机正在开展吊装作业,工人操作设备安装检修闸门。“检修闸门用于临时挡水,在相关设施需要检修时,为维修人员创造安全的环境。”银屯进水口项目技术工程师周龙介绍,闸门安装完成后再进行库底清理工作,这个进水口大约一个月后就可以从百色水库引水。

  距离银屯进水口20多公里的山头,总干调压井主体工程已全部完工。整个灌区工程共有5座调压井,其可减轻压力管道的水击压力,保证灌溉系统正常运行。

  百色水库灌区工程是全国丘陵地区采用有压管道输水线路最长、压力最大以及全国浮筒闸门筒径最大的现代化节水灌区工程,分为百色水库引水和百色水库下游右江提水两部分灌片,包含345公里输水管线、8.3公里输水隧洞、调压塔(井)5座、泵站2座、一级高位水池提水泵站7座和高位水池136座,其中,银屯—凡平隧洞洞径小且最长,施工难度大。

  “我们用4年零4个月的时间,啃下了银屯—凡平隧洞这块‘硬骨头’。”百色银凡项目部经理吴恒和感慨道,整条隧洞总长2.25公里,穿越低山丘陵地带,山体地下水丰富,围岩遇水易软化,极易出现塌方、涌水,安全风险高,如同豆腐里凿洞。

  “凡挖必探!”项目团队严格遵循“短进尺、强支护、快封闭、勤测量”的原则,对岩层变化进行预判再调整优化施工方案,采用集切割、装运、行走、喷雾灭尘、卷缆于一体的悬臂掘进机,攻克小断面洞室掘进成型差、轴线控制难、洞室环境差、长距离通风困难等技术难题,确保隧洞如期保质实现贯通。

  输水管需“穿山过河”才能延伸到田间地头。项目团队采用在右江河床底开挖管槽,把管沉到管槽里再回填的管道穿越方式建设。

  “总干管采用高密封性、高强度和高抗渗的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每节长5米、宽2.8米、重近40吨,使用年限最低50年。”百色水库灌区工程管理总承包项目管理部负责人侯军说,整个灌区工程的沉管施工已经结束,航道疏浚工作正在开展中。

  右江河谷,两山环绕低凹处,各类工程机械相互配合,吊车将一节节输水管支管放入灌区内预先挖好的坑道中,电焊声、敲击声交织在一起,奏响春日施工“交响曲”。

  一朵朵焊花从焊枪口飞溅而出,施工人员在管道上细心地安装排气阀。“管道充气时会阻碍水流,我们要在相应的节点安装排气阀,保证将来的灌溉工作顺利进行。”百色水库灌区工程北干管及支管土建项目经理张登辉介绍,项目部开展劳动竞赛,施工人员鼓足干劲,加快推进剩余管道安装以及高位水池、阀井(房)、提水泵站施工。

  随着工程稳步推进,输水主管道互相连接,支管如毛细血管向农田延伸。高峰时期,各标段开设工作面180多个,近1500人奋战一线。

  右江两岸,微风夹带着新翻泥土的气息,春耕春种给广袤的大地换上了绿油油的新装。如今,位于田东县右江岸边(鱼梁航运枢纽库区)的保群泵站、林逢泵站已经建成并顺利试运行,顺应农民的新期待。“灌区工程可以为我们提供充足的灌溉用水,乡亲们发展产业更有信心了。”农户卢学龄高兴地说。

  百色水库灌区设计灌溉面积59.2万亩,总投资41.45亿元,主体工程已于去年底基本完工。截至今年2月,灌区工程累计完成投资32.82亿元。当前,剩余的管道、设备安装以及装修等工作正在全面推进。不久的将来,汩汩清流将通过输水管道滋润良田。(凌聪 黄丽婷)

  ■新闻链接

  桂西北治旱百色水库灌区工程概况

  桂西北治旱百色水库灌区工程是国家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项目之一,是全国丘陵地区采用有压管道输水线路最长、压力最大、全国浮筒闸门筒径最大的现代化节水供水民生工程,设计灌溉面积59.2万亩,总投资41.45亿元。

  灌区工程涉及右江区、田阳区、田东县等地的12个乡镇(街道)135个村,输水管线总长约345公里。项目建成后,将对提高右江河谷粮食、甘蔗、水果、蔬菜产量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城镇供水水源条件,推动百色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作用。

【纠错】 【责任编辑:周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