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希望的田野上-新华网
新华网 > 广西 > 正文
2024 02/01 10:47:19
来源:新华网

走在希望的田野上

字体: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2021年,随着我国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消除了绝对贫困,“三农”工作重心由脱贫攻坚转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2023年,全国各地吹响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号角,着手描绘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美好图景。乡村沃土焕发活力,充满希望。

  接续奋战,特色产业渐兴旺

  砂糖橘示范基地果子挂满枝头,右江河谷小番茄等特色果蔬陆续上市……广西百色老区“菜园子”“果园子”直通全国,相当畅销。

  百色市曾是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百色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与贫困的斗争史。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百色创造性实施精准扶贫“十大行动”“十个到村到户”,发起“四大战役”“六场硬仗”。2020年底,百色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了102万贫困人口脱贫、899个贫困村出列、12个贫困县摘帽。

  百色市委书记黄汝生说,踏上乡村振兴“赶考”之路,百色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全面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持续提升。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各地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工稳岗就业,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在广西隆安县丁当镇保湾村的金福火龙果基地,不时可以看到在田间忙碌的农户,其中不少人是来自附近村屯的脱贫群众。

  岁末之际,保湾村脱贫户卢春弟一有空就来基地给火龙果摘花。“每天能赚120元左右,离家近很方便。”卢春弟告诉半月谈记者,他幼时因患小儿麻痹症落下残疾,行动不太方便,现在基地持续有用工需求,不愁找不到活。

  山西娄烦县刺绣属于晋绣的一个类型。当地会针线活的妇女很多,之前人们忙里偷闲绣个鞋垫、绣副鞋面,也只当作个人爱好或互赠的礼物。现在,越来越多绣娘靠着这门手艺赚上了钱。

  作为娄烦刺绣代表性传承人,尹艾风成立娄烦县雪梅刺绣坊,在县里相关部门的组织下,开展绣娘免费培训。她的快手账号有5万多粉丝,也成为培训绣娘的直播平台。进入冬季,当地绣娘们投入到刺绣制作中。

  “飞针走线”的精美刺绣,“绣”出了吕梁山区农妇们的致富生活。脱贫户王彩凤经过1个多月培训,学会了刺绣技术,能够熟练制作鞋垫、荷包等。她说,自己平时打零工,闲暇之余做刺绣,2023年增收5000多元。

2023年12月8日,福建“中国扶贫第一村”赤溪村的一处茶山和远处的菌菇棚(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新业态激发新动能

  位于武陵山脉腹地的湖南省古丈县,人口不足15万,这里却有超过35个成一定规模的自媒体博主,其中3个账号粉丝量突破百万,“山白”“彭南科”“湘西冬宝”“腊肉小王子”“向青山说古丈”等抖音号知名度高。秀美的自然风光、浓郁的人文风情、乡村振兴发展热潮等,成为短视频博主的创作灵感和源泉。

  古丈县乡村振兴局局长张书民说,古丈县过去“养在深闺人未识”,2023年网络直播、短视频拍摄等本地自媒体迅速发展,对古丈农特产品、乡村文化、生态旅游资源等进行宣传,提高了古丈知名度,促进乡村旅游发展。

  通过自媒体的宣传推介和带货等,目前古丈县腊肉、茶叶、蓝莓、蒿草粑等农特产品在线上销售火爆,带动永顺县、泸溪县等周边地区2000多户农户实现增收,2023年全县农特产品电商销售额突破2亿元。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05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3%。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步伐加快

  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多地创新思路、强化措施、加大投入,大力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改善人居环境质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让乡村更美更宜居。

  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73%,95%以上的村庄开展了清洁行动,村容村貌持续改善。

  漫步在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古河乡丹桂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幅规划有序、充满生机的画卷:平整的柏油路环绕整个小山村,白墙红瓦的小楼依山而建,蔬菜大棚内绿意盎然。

  丹桂村驻村第一书记刘兴旺介绍,近些年村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村屯更加美观漂亮。丹桂村利用特色的红色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吸引大量游客前来。

  百色市田阳区新立村则对农村部分有历史积淀的特色农房、旧宅加强修缮改造,对具有文化记忆的传统手艺和物件加强守护保存。村党总支书记罗朝阳表示,这让游客重温农耕记忆,“重拾”乡愁。

  乡村治理效能也在普遍提升,基层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百色市争创“平安建设红旗乡镇”“治理有效红旗村”等,促进了乡村平安、和谐、有序。西林县新丰村党支部探索“小巷管家、五步服务”乡村治理模式,先后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和“全国文明村”。

2023年12月23日,在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石城镇方一村,村民在庭院内晾晒特色农货。新华社发(杜子璇 摄)

  多方位补齐乡村振兴人才短板

  不少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也是少数民族聚居区、革命老区,历史上欠账较多,尽管摘了贫困帽,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任务还很艰巨。

  广西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是“七一勋章”获得者黄文秀生前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的地方。受到黄文秀先进事迹的感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到这里,把青春投入乡村振兴建设。

  百坭村现任驻村第一书记农俊海积极带动村民发展山茶油、砂糖橘等特色产业,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帮助群众持续增收。农俊海说,2023年全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超过200万元,让更多的群众获益。

  为破解乡村振兴人才难题,部分省区市创新实施乡村振兴村级协理员专项计划。在广西,2023年,数千名高校毕业生投身国家、自治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发挥专业所长,服务于推进乡村产业发展、乡村规划建设、乡村治理等领域。

  为促进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宁夏培育“法律明白人”7.7万余名。他们用“家乡话”开展普法宣传、矛盾调解更“接地气”,容易被群众接受。

  2023年农闲时节,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贺兰县常信乡的“法律明白人”王学山却一刻也不得闲。“两个农妇因为放羊出了意外,一个人是聋哑人还摔骨折了,这要不赶紧做工作,隐患可就大了。”王学山说。

  乡土人情社会,双方各有理由。王学山前前后后跑了医院、双方当事人家庭、村部等多次,终于实现了“以法服人”。“我拿着出院结算单、法律文件等材料,一点一点给双方讲道理、做工作。赔多少钱,按照住院花费、法律规定等明明白白计算,确保双方都心服口服。”王学山说。

  宁夏司法厅普法与依法治理处处长万玮介绍,目前宁夏各类“法律明白人”参与法治宣传38776场(次),参与化解矛盾纠纷13911件,引导群众依法维权、申请法律援助等2112人次,参与村规民约制定750人次,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人才和法治保障。(半月谈记者 何伟 柳王敏 魏彪 杨稳玺)

【纠错】 【责任编辑: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