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精英竞秀 共唱梨园欢歌-新华网
新华网 > 广西 > 正文
2023 12/19 09:09:46
来源:广西日报

戏曲精英竞秀 共唱梨园欢歌

字体:

【原标题】戏曲精英竞秀 共唱梨园欢歌——记“2023年全国地方戏精粹展演”

  邕城冬暖,戏韵芳华。由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共同主办,广西戏剧院承办的“2023年全国地方戏精粹展演”近日在南宁举行。集地方精粹,展戏曲魅力,梨园名家汇聚一堂,南腔北调轮番登场,风格多样、特色鲜明、文武兼备、流派纷呈的展演活动,展现了中国戏剧百花齐放的蓬勃生机,彰显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自强。

  好戏连台 粉墨缤纷

  8天时间,10场演出,50个剧目(折子戏),涉及全国27个省区市46个艺术院团,涵盖秦腔、汉剧、蒲剧、吕剧、越调、豫剧、赣剧等35个地方戏曲剧种……“2023年全国地方戏精粹展演”集中展示一批凝聚表演艺术精粹、彰显古朴传统特色、坚守艺术本体的经典戏曲作品,尤其注重戏曲绝活绝技展演,展现中国戏曲“无技不成艺”“无技不惊人”的独特魅力。

  西安三意社上演秦腔《安国夫人·擂鼓战金山》,主演屈苏红以“擂鼓”为看点,长靠开打,干净利落的圆场、翻身、枪花、出手犹如携风挟电,迅雷轰响,充分表现出梁红玉“眉宇之间,抒卷风云之色”的大将风度。

  临沂市柳琴戏传承保护中心郭琦带来柳琴戏《孽海花·打神告庙》,如泣如诉、委婉凄美的声腔,细腻传神的精湛表演,行云流水的水袖功,把敫桂英悲痛欲绝的情绪,哭诉冤情、怒打海神和凄惨的情感世界演绎得淋漓尽致,看得人心潮澎湃。

  祁剧青年演员陈欢在《董洪跌牢》中饰演董洪。作为祁剧大型传统剧目《双合印》中的一折,该剧保留祁剧特有的手腕功、眼功,有惊险刺激、高难度的武戏场面。演出现场,陈欢唱腔圆润甘醇、表演传神细腻,特别是他连打20个“旋子”,紧接着三组后空翻再360度转体,最后稳稳站立亮相的那一刻,全场喝彩。

  粤剧《天罡阵》是一出文武兼备的长靠武旦戏,该剧运用了“哭亡魂”“银台上”“追信”等粤剧传统牌子,突出个人唱腔技巧。舞台上,广东粤剧院演员莫伟英顺利完成“靠把功”“高台蛮子”“倒插虎”等高难技巧,干净利落而不失大气,呈现了一个武艺超群、大智大勇、坚贞不屈的明珠公主形象。

  在闽剧《夫人城·巧儿救城》中,青年演员陈莉莉带来“打出手”表演,在空中、地下、前后、左右各个方位,以挑、闪、踢、打等技法展现出女主人公巧儿奉祖母之名,为救父亲,为保襄阳,出城搬请救兵,奋力救城的情景,现场高潮迭起,掌声不断。

  锣鼓咚锵响,筋斗气场威,水袖翩翩飞,余音绕梁醉。展演舞台,好戏不断,越剧《珍珠塔·惊塔》、晋剧《双龙戏八仙》、赣剧《江边会友》、彩调剧《刘三姐·盘歌》、吉剧《燕青卖线》、秦腔《雁荡山》……演员们的一腔一调、一招一式都展现出扎实的基本功,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一段段精彩的表演,让观众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了解中华经典,感受戏曲魅力。

  为民乐民 双向奔赴

  艺术为民,文化乐民。本次展演推行惠民低价票并全程线上直播。展演刚一开票,热门场次就被一抢而空。展演期间,演出现场几乎场场爆满,还有不少外地戏迷专程打“飞的”、乘动车来到南宁,一睹好戏。看大戏、品好戏,成为初冬邕城的热门话题。

  展演期间,南宁市民黄先生每晚都开车陪80岁的母亲到广西民族剧院看戏:“单场演出票价50元,还能用广西文惠卡打折,享受‘秋冬游广西’消费季优惠,家门口的文化大餐让我们过足了戏瘾!”广西中医药大学大二学生小谢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演员们精彩的绝活演绎是多少汗水泪水换来的,作为‘00后’感到很热血、很燃!”“抢”到展演套票的戏迷陈女士表示,戏曲文化能够传承,首先需要我们更多的人去观看、去了解,再向身边的人传播,这样更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弘扬。

  为增强戏曲艺术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本次展演还进行了多渠道现场同步直播。据不完全统计,文艺中国、文旅中国、一通文化、广西文化和旅游厅微信视频号、陕西文化、南宁新闻网、中国网演艺频道、东方大剧院、北演演艺等线上平台,观看量每场平均150万以上,线上直播观演人数近2000万人次。网友“飞奔的猪”说,通过直播感受到了传统戏曲的艺术魅力,中华戏曲太美了,为一代代戏曲人对艺术的坚守、努力、创新而感动!

  观众的热情和喜爱,感染和激励了参展演员,戏曲人纷纷表示,展演不仅是一次艺术交流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沟通与碰撞,此间种种感动,正是艺术与观众之间相互奔赴的美好见证。

  展演舞台上,“90后”越剧女小生陈丽君携越剧经典《珍珠塔·惊塔》选段一亮相,就受到戏迷的热情追捧。收放自如的表演,清亮婉转的唱腔,让现场观众沉醉不已。不少戏迷专程从外地赶来,只为一睹她的风采。面对自己的“出圈”走红,陈丽君表示很惊喜很感恩:“每个戏曲演员都十分热爱自己的剧种,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骄傲更是我们的责任。作为戏曲从业者,我们始终对艺术和舞台抱有敬畏的态度,‘低头做事,抬头看路’。不同时代对戏曲的形式、内容和演员表演,都有不同的期待,希望更多人看到戏曲、爱上戏曲,爱上中国传统文化。”

  第六代“刘三姐”代表、广西戏剧院青年演员赵华湘带来彩调剧《刘三姐·盘歌》,经典动听的旋律深深感染了现场观众。“歌美、人美、舞台美,刘三姐的歌声让我们感受到广西浓郁的民族风情”,热情的观众不吝称赞。利落干脆的踢靴,出彩吸睛的帽翅功,演出完《寇准背靴》的石家庄丝弦戏演员齐卫锋满头大汗、十分激动:“这次演出是一次很好的考验,现场观众非常热情,激励我继续磨砺技艺。”平弦剧青年演员许忠凯表示,展演不仅让观众欣赏到了精彩的表演,也让参演演员得到了锻炼提升,每次登台都是一次宝贵的经验积累,演员们在交流和表演中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提升技能,共同为推动地方戏曲发展贡献力量。

  青蓝相继 薪火相传

  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繁荣发展戏曲事业关键在人。本次展演为剧团和演员提供了机遇和平台的同时,也让人们感受到了戏曲的生生不息和戏曲人对艺术的坚定和执着。

  《边桃边李》是传统花鼓戏《刘海戏金蟾》中的一个折子戏。湖南邵阳市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演员、省级传承人李赛俭说:“近30年来这个剧目经历了三代青年演员,此次参加展演的是第三代青年演员,他们苦练技艺,用青春的汗水让这出戏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戏曲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前辈名家的孜孜以求,更离不开新人青苗的源源汇聚。上海淮剧团团长龚孝雄表示,该团建立起全方位戏曲人才培养体系“淮剧学馆制”,让许多青年演员陆续找到属于自己的戏曲道路,在舞台上大放光彩。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团长、梅花奖获得者蔡浙飞说:“培养青年演员‘百练不如一演’,我们要舍得把舞台交给年轻人,给年轻人提供好平台和空间,使他们在最好的年华有机会上最好的平台,有动力成为最好的自己,做出最好的作品。”

  近年来广西实施地方戏曲振兴工程,以精品立传、以演出博传、以人才强传,将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作为工作重点,通过实施“广西有戏”主题品牌战略和“十百千”育才计划,有序有力推进全区青年戏曲艺术人才培养。广西戏剧院院长龙倩表示,为筑牢地方戏曲发展根基,强化内功,今年广西戏剧院与中国戏曲学院附中合作开展了“广西戏曲表演人才培基”项目,为广西地方戏曲事业发展储备新生力量。

  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推出人才是举办全国地方戏精粹展演活动的主要目的之一。今年入选展演的演员平均年龄32岁,年龄最小的演员18岁,展现了青年戏曲人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展演主办方评选出了19位优秀演员获颁“2023年全国地方戏精粹展演表演艺术传承英才”称号,希望崭露头角的优秀演员们把“传承英才”作为荣誉,更作为责任,以青年之姿推动新时代戏曲事业繁荣发展。

  护文化遗产,彰时代新意。戏曲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DNA,一次成功的展演,不仅让我们感受到戏曲穿越时空的动人魅力,看到青年演员传薪继火的蓬勃热情,也对中国戏曲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光明未来有了更大的期盼、更高的期许。(记者 秦雯)

【纠错】 【责任编辑: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