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进广西梧州市岑溪市安平镇富宁村,只见村部办公楼两旁的广场绿树掩眏,环境整洁优美;广场里篮球场、同心文化长廊、清廉文化长廊、农家书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与各类制作美观的宣传栏相映成趣;林荫下的石凳、桌子村民们正聚在一起聊天,美丽的乡村自然风光搭配上烧烤场、钓鱼场、农家乐、民宿等乡村旅游设施,让游客悠然自得的享受着乡村的生活乐趣,流连忘返。
图为安平镇富宁村人和电子厂第三车间一角。梁铁摄
“近年来,我们村以党群联手先富带后富、产业联结先进带后进、要素联动企业带村社的“三联三带”模式,全力推动产业、资金、人才进乡村,引进了有机农业、电子加工等一众新业态,现在落户村里的企业共有8家,可带动就业600多人。去年村民人均收入达到了1.25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29万元。”富宁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冯石兰介绍,该村还围绕新农村建设治理发展需要,布局建设农旅融合式乡村旅游各项设施,创建优美环境。同时,强化精神文明创建,建立了“一约四会”制度,坚持道德评议“群众说、乡贤论、榜上亮”,实施文明积分制,深入开展“好婆媳”“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等系列评选活动,对广大村民进行传统美德、文明行为规范的宣传教育,多措齐施扎实开展移风易俗和乡风文明建设,用美丽“风景”激活乡风文明“活水”,促进文明新风深入人心、向阳而生。
除了村容村貌的改善,该村还吸引乡贤回村投资特色农产品商场、农家乐饭店、民宿、幼儿园等生活服务设施。李业萍是土生土长的本村人,现在也搭上了乡村旅游发展的“快车”,找到了自己的“致富路”。“现在乡村旅游发展势头正旺,我也在村里开起了民宿。”李业萍笑呵呵地说。
焕发产业和文明生机活力的安平镇富宁村,只是岑溪市多元发展产业、建设富美乡村助推乡风文明行动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岑溪市进一步加快推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加大培育优势特色产业的力度,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一村多元产业”,提升农业效益和竞争力,增加村集体和群众的收入。截至2023年9月底,全市共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1770家;今年1-9月,岑溪市农林牧渔业产值37.04亿元,粮食产量11.63万吨,水果产量9.35万吨,蔬菜产量51.83万吨,生猪出栏50.32万头,家禽出栏1951万羽,渔业产量17153吨。
在乡风文明创建方面,岑溪市加快精神文明建设步伐,深化平台建设,构筑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联动的工作体系,打造“道德模范家园”,目前第一批进驻的是岑溪市籍荣获自治区级及以上道德模范(含提名奖)6人、中国好人8人。同时,依托“有事码上说”和“桂志愿”两个服务平台,整合队伍资源,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拓宽服务渠道,打造“志愿服务圈”,通过网上网下相结合,创新点单派单模式,进一步扩充“3+N”志愿服务队伍,抓好志愿者招募注册、培训管理、服务计时等信息化管理,由村(社区)组织联系辖区内公益组织、志愿者为群众提供家电维修、义剪、义诊、课后辅导等多元化、个性化的志愿服务,将志愿服务延伸至辖区内的大街小巷和田间地头等“神经末梢”。目前,志愿服务圈已打造4支可提供多样化服务的志愿者队伍,完成群众点单31单,文明实践更暖心,“数字惠民”可感更可及,构建起“中心吹哨、部门联动、各方参与”的志愿服务工作大格局。
在此基础上,为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有机融入和服务乡村振兴工作,岑溪市还围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和“文明实践赋能产业发展”两个主题,在公路沿线镇村打造了“牛娘欢歌•畅享文明”新时代文明风景线以及“铸魂赋能•活力东融”新时代文明风景线,并安排市直单位与14个镇15个村以及部分中学与两条新时代文明风景线沿线的6个村结对共建,打造移风易俗彩绘文化墙。此外,充分发挥“两中心”作用,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融媒体中心资源,开设道德模范“码”上学、云赏文明风景线专栏,通过打造道德模范家园、一河两岸道德模范宣传栏、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等宣传阵地。
如今,岑溪乡村“美颜模式”已全面开启,一个个美丽乡村喜换新颜,一座座乡村公园花团锦簇,一条条乡村公路四通八达,一个个富民产业落地生根,一张张质朴笑脸竞相绽放,一幅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图景正在广阔的岑溪农村大地浓墨重彩的鲜活铺开。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都纷纷感慨:群众富裕了,生活质量提升了;房前屋后干净了,村容村貌秀美了,居住环境安全舒适了,文明新风树起来了,村民的精气神越来越好了。(梁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