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广西利用外资金额最大项目签约落地
——4.65亿欧元贷款用于实施我区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当前,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艰巨,我区公路部门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积极利用各类要素资源,不断提升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服务能力。
8月初,新开发银行与财政部、自治区政府正式签署《贷款协定》和《项目协议》,标志着由自治区交通运输厅负责组织实施的利用新开发银行贷款广西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项目4.65亿欧元贷款落地。
该项目是目前广西利用外资金额最大的项目,也是国内首次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实施的普通国省干线养护工程项目,是养护资金筹融资模式的一次重大创新,这亦是新开发银行在中国首次采用可持续发展贷款模式(SDL模式)的项目,将为中国乃至金砖五国推行可持续发展贷款模式起到良好示范作用。
完善路网 提升质量
广西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项目估算总投资约57.3878亿元人民币,其中利用新开发银行贷款4.65亿欧元,其余通过市场化融资和争取中央补助资金等方式筹措。
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公路网建设项目、公路养护项目以及管理机构能力建设和咨询服务三大部分,从公路建设技术等级提升、路面服务能力提升、路网结构改造安全能力提升以及管理机构能力提升4个方面对全区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网综合运行能力进行提升。
项目具体建设内容为:新建S215平果经驮湾至隆安公路、S302富川柳家至平乐二塘公路(贺州段)、S304藤县濛江至平南丹竹公路、S514南宁江西至坛洛公路4个项目约100公里二级公路;涉及45条国省道共计1636公里的修复养护和连续长陡下坡路段整治、地质灾害整治、桥梁防护整治、公路标线缺失整治等项目;公路应急抢险指挥平台、智慧路网一体化平台建设等为内容的管理机构能力建设和咨询服务。截至目前,公路网建设项目中江坛路、富平路、濛丹路、平隆路的征拆工作有序进行;公路路面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已开工152个,完工118个,完成修复里程747.741公里;公路网结构改造安全能力提升工程已开工424个,完工384个。
我区将继续高质量做好项目实施工作,争取做成国内利用外资的标杆项目。据介绍,项目建成后,全区45条普通国省干线公路路况水平将得到有效提高,通行能力显著增强,有利于促进各市、区、县经济协调发展,更大力度保障群众出行安全。
积极作为 成功“引援”
公路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是交通运输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和陆海交汇的重要节点,广西借势而上,力争到2025年基本建成“全国前列、西部领先”的交通大省,更好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具有覆盖范围广、服务人口多、公益性强等特点,更加贴近群众、贴近民生,承担着服务交通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使命。由于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属于公益性非收费公路,建设养护资金来源渠道较少,为破解资金筹措难题,进一步改善和提升普通公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水平,自治区交通运输厅会同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财政厅等单位积极研究向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争取申报利用新开发银行贷款实施广西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2020年12月,项目被列入我国利用新开发银行贷款项目规划,2021年5月项目可研获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批复,2021年11月项目概念书获新开行批复,2022年6月双方签署评估备忘录,2022年11月新开发银行与财政部、自治区政府三方顺利完成贷款谈判,2023年6月新开发银行完成内部贷款签字流程并将项目贷款文件发往财政部及自治区政府,2023年8月,项目《贷款协定》和《项目协议》签订完成,项目贷款正式落地。
壮美公路 砥砺前行
三年磨一剑,砥砺向未来。该项目通过分类实施,将全面提升我区国省干线公路服务能力——
通过实施公路网建设技术等级提升工程,将提高公路建设技术等级和标准,提升路网通行能力,进一步完善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网。
通过实施公路路面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对普通国省干线公路路面进行修复养护,将提升路面服务水平,有效延长公路使用寿命,降低运营养护成本,减少公路运输碳排放,促进生态友好、清洁低碳、集约高效的绿色交通发展。
通过实施公路网结构改造安全能力提升工程,加大安全处置力度,不断提升公路安全通行能力,工程质量耐久性、防灾抗灾能力将会明显提高,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提升广西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服务能力,是坚持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导向、保障公路交通安全、提高公路服务水平的需要,也是推动广西公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需求,对广西改善多式联运交通条件、有效扩大西部陆海新通道辐射范围、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形成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发展的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其中,启动打造的11段“畅通、安全、美丽、智慧、绿色、融合”的“壮美公路”示范路段将推动广西公路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为全国公路高质量发展贡献广西智慧和广西样板,进而促进广西经济发展,助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高质量高水平共建“一带一路”。(记者 赵 超 通讯员 韦国荣 王彩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