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蕴藏大商机,大商机催生大产业,广西桂平市船舶制造业顺势崛起。如今,在西江“黄金水道”,每10艘货船中有7艘是“桂平制造”。
近年来,凭借地处黔、郁、浔三江交汇的水上交通优势、悠久的造船史以及过硬的造船技术,广西桂平市船舶修造业瞄准平陆运河建设带来的新机遇,以“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船舶修造产业基地”为愿景,乘风破浪展劲帆。
桂平市位于广西东南部,黔江、郁江、浔江三江在此交汇。在内河水域行驶的“桂平制造”机器驱动船舶,载重吨数从最初的60吨开始持续提升到200吨、300吨,到如今的数千吨。
“十三五”以来,桂平船舶工业迅速崛起,造船产业已成为桂平市的主导产业。作为广西重点船舶制造基地,桂平市造船量占全广西的70%左右。截至目前,桂平市登记注册船舶修造企业23家,共有船台600多座,从业人员达1万多人,主要建造3000—6000载重吨钢质一般船舶。2022年,桂平市规上船舶企业完成产值54.52亿元,船舶完成469艘。
桂平市宏信船舶修造有限公司是桂平市规模最大的船舶制造企业。公司位于桂平市蒙圩镇流兰村至棉宠村沿江地段,在上千亩的土地上摆放着正在建造的船舶,从公司办公楼顶沿江眺望,工人们分布在船台上,有条不紊地装配着各种规格的船舶。
图为桂平市宏信船舶修造公司造船作业现场
宏信船舶修造公司董事长助理杨光介绍,2022年公司造船200多艘,产值达25亿元。“从今年4月份开始,公司船舶修造订单不断。此外,我们还拿下了可以全航道通行的CCS认证。”杨光表示,平陆运河开工建设等利好消息的出现,让桂平市船舶制造业焕发新机。
据了解,作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标志性工程、西部陆海新通道骨干工程,平陆运河5月23日全线动工建设。平陆运河连通西江航运干线与北部湾海域,建成后将在我国西南地区开辟一条由西江干流向南入海的江海联运大通道。
图为络绎不绝的船舶在西江黄金水道通行
平陆运河建成后,将实现广西5873公里内河航道网、云贵部分地区航道与海洋运输直接贯通。届时,上游地区货物可直接通过平陆运河从北部湾出海,极大释放航运优势和潜力,有效解决西江航运不畅问题。
向海图强,“桂平制造”正聚焦新机遇谋求大突破。近年来,桂平市持续加快推动行业转型升级,着力建设产业结构优、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好的船舶修造工业体系,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在政府部门的引导下,桂平市船舶修造业不断淘汰落后产能,把原来“低”“散”“乱”无序发展,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引导。
图为已投入使用的西江(桂平)现代船舶产业园部分园区
位于桂平市大湾镇、蒙圩镇的西江(桂平)现代船舶产业园,按自治区A类产业园区标准建设,总占地4745亩,计划总投资80亿元,包含船舶建造、船舶检验、船舶交易、仓储物流、技术研发、科技培训等功能。项目建成后,预计实现年产值60亿元,利税10亿元以上。
西江(桂平)现代船舶产业园旨在培育发展壮大龙头企业,以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为突破口,以生产要素整合提升为重点,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船舶修造产业基地,成为西南地区船舶修造产业龙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