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政务信息推广
南丹打造绿色转型发展新样板
2022-06-27 20:12:51 来源: 南丹县委宣传部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近年来,为有效破解“工业为主,一矿独大”的产业局面,南丹县将旅游作为绿色转型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推动“矿山变青山、厂区变景区、瑶乡变景乡”三大转变,成为助推该县发展的“绿色引擎”之一。

  矿山变青山,打造生态治理“新模式

正在建设的笼箱盖风景区

  今年春天,笼箱盖枫杏旅游景区里1800米多桃树观道桃花竞相开放,吸引来了周边游客前往来游玩。笼箱盖枫杏旅游景区作为南丹县重点打造的网红打卡地,计划总投资1亿元,致力于打造成为广西休闲旅游、环境治理、养生旅游的典范。

  而她的前身,是矿场撤离后留下的破旧的厂房、荒芜杂乱的废旧矿山和矿场。

  近年,南丹县结合全域旅游发展,加快推进改造提升、转型发展,大力发展绿色矿山、绿色制造,推进矿山环境治理,实现生态保护和恢复再利用。现如今,依托废弃矿场建成的笼箱盖枫杏旅游景区,已成为旅游与环境治理融合的样板。

  2个国家级绿色矿山,1个国家级绿色工厂,1个广西循环经济试点园区,1个广西产城互动试点园区,2021年南丹矿区生态修复获评2021年“广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典型案例”,荣获国家级国土资源集约模范县称号,成为绿色生态转型的典范。

  厂区变景区,打造产城融合新典范

  走进南方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郁郁葱葱,亭台楼阁矗立在那清澈见底的湖泊之中,在夏日更显幽静舒适。如果不是企业负责人介绍,这样的景致让人很难与印象中的有色金属产业联想起来——绿树下面的土地曾是满目疮痍的尾矿库,人工湖里的水则是经处理合格的工业废水。

南方有色集团厂区全景

  厂区环境的改善是这家有色金属行业大型民企绿色发展的生动缩影:通过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二氧化硫的排放量比国家标准低了一半,生产废水经环保处理后实现100%回用,各类渣料进行分类管理和处理,绝大部分得到综合利用。“环保也是生产力,在当前形势下更是谋发展、促升级的新增长点。”该厂区负责人说道。

  而在南丹县更具名气的旅游景区“洞天酒海”,一场场民族文化活动持续在这打出了名气的“金字招牌”下面举行。依托丹泉酒厂、喀斯特地貌景观和酿酒文化建成的洞天酒海景区,成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南丹县正按照国家5A级景区标准,融入地方特色内涵升级建设丹泉特色小镇,打造集白酒酿制、休闲度假旅游、酒文化展示、电子商务于一体的产城融合新典范。目前项目已完成投资22亿元,并获广西第一批特色小镇公示。

洞天酒海景区

  “我们县十分看好旅游行业的前景,将旅游作为全县战略性支柱产业,每年安排5000万元以上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并逐年递增,针对工业旅游这一板块,也出台了多项优惠政策。”南丹县全域旅游发展中心副主任龙永芳介绍。

  “瑶乡变景乡”,打造景区带富“新样板”

  “我们是被朋友圈吸引来的。”来自金城江的游客林女士一家人正在瑶王府广场内合影。

  花海、篝火晚会、联排别墅、染坊、瑶王府广场……独具民族风情的南丹县里湖乡“千家瑶寨·万户瑶乡”易地搬迁点,迎来了一批又一批游客前来“打卡”,独具风情的景色随着游客的朋友圈、直播等声名远扬。

“千家瑶寨·万户瑶乡”王尚安置点

白裤瑶群众在瑶王府广场演绎“勤泽格拉”

  南丹县以歌娅思谷景区和白裤瑶民俗文化为重要载体,创新实施“千家瑶寨·万户瑶乡”易地搬迁旅游扶贫项目,配套建设核心景区、民俗工艺体验馆等旅游项目,1.35万名白裤瑶群众从“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大石山区搬迁到生产生活条件便利的安置区,通过参与旅游实现脱贫致富。

  作为该景区的受益者之一,从深山中搬出来的脱贫户何正军在景区内开起了商店,晚上在自家宽敞的房前屋后摆起了夜宵摊,过上了在家门口就业的美好生活。

  作为“样板”式安置点,“千家瑶寨·万户瑶乡”王尚安置点先后荣获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美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2020年广西十大最美乡村等荣誉称号。歌娅思谷景区获评为全国“景区带村”旅游扶贫示范项目,成为旅游带动乡村振兴典范。

  目前,南丹县拥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3个,正在创建2个国家5A级景区、4个国家4A级景区,2021年全县接待游客达366.98万人,旅游总消费达45.1亿元。南丹旅游正焕发蓬勃生机,展现无穷魅力,成为南丹转型发展重要支柱产业。(莫梦姜 苏宏流)

+1
【纠错】 责任编辑: 谷雨
新闻评论
0100702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781282